擁有一個“蒼蠅媽媽”真的幸福嗎?
0 1
前不久後台一個五年級小朋友的留言:
她説最煩自己寫作業的時候被媽媽打擾,一會兒推門送牛奶,一會兒推門送水果,一會兒問問數學作業寫完了沒有,一會兒問問英語背下來沒有。 等她寫完作業,準備洗漱睡覺,媽媽又要跟到廁所,提醒她刷牙、洗臉,衣服不要弄濕了…… 她知道媽媽是關心自己,是為自己好,但是還是很反感媽媽沒完沒了的提醒,好像媽媽不提醒,她自己就什麼都不會做一樣。這個媽媽就是典型的“蒼蠅媽媽”。
所謂“蒼蠅媽媽”,就是事無鉅細“盯”着孩子的媽媽。
這類媽媽是孩子寸步不離的守望者,總是不停地為孩子掃清障礙。
她們不願意看到孩子“受傷害”,不願意看到孩子“犯錯誤”,總是時刻關注着孩子,圍着孩子轉,恨不得替孩子提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讓孩子前途無阻。
但是擁有一個“蒼蠅媽媽”真的幸福嗎?
0 2
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稱:
“蒼蠅媽媽”會妨礙孩子獨立意識和個人能力的發展,無微不至地照料會降低孩子的幸福感,並使他們長大後難以正確地應對壓力。
受到父母過度照料的兒童,長大後會意志消沉、對生活不滿,常常處於焦慮之中。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明明知道媽媽是為自己好,卻無法笑納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
何況,在中國的家庭裏,不但有“蒼蠅媽媽”,還有“蒼蠅姥姥”、“蒼蠅奶奶”,甚至四世同堂所有人都把全身心傾注在一個孩子身上。
還記得小時候聽同學抱怨説:
自己有一個當老師的媽媽非常不幸,她被安排在媽媽的學校裏,媽媽上課時有事沒事就會去教室後門“逛逛”,此舉成為了她青春期的噩夢。
現在,科技已使這種“噩夢”從老師的孩子身上,繁衍到了所有的孩子身上。
目前很多幼兒園裏安裝了攝像頭,本來是想讓家長時刻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放心工作,卻不料攝像頭成為了很多家長“監控”孩子的手段。
孩子一回家,家長就會對孩子今天的表現進行種種點評,讓孩子不勝其煩。
0 3
家長關注孩子當然是好事,但是過猶不及,過度關注孩子不但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重視他,反而會引起孩子反感!
被過分關注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還記得走在大商場裏,遇到一位熱情的售貨員時的經歷嗎?
當你想看一件衣服時,她馬上迎過來問:“您想看什麼款式,幫您推薦推薦。”
當你去看另一件衣服時,她又會説:“這個衣服還有灰色和黃色。”
不等你回應,她已經把灰色和黃色拿來讓你比較。
她如影隨形,亦步亦趨地跟着你,直到你終於受不了她的熱情,而轉身離開。
其實,真的很想説:我只是想隨便看看好嗎?!
有一個做身心靈脩行的老師告訴我:
現在的孩子特別容易咳嗽,容易有咽喉疾病,其實不完全是環境的原因造成的。 而是家庭關係過於緊張,或者家長對他們過於關注,而給了他們過多的束縛感,如同一隻大手扼住了孩子的咽喉,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家長不是關心不夠就是關注太多,到底該怎樣?
0 4
所有的親密關係都應該有適當的距離。
不能漠不關心近乎冷血,也不能過分干涉讓人窒息。
最好的關係是不即不離,若即若離。
上初中時,我常常自己騎單車回家,有時走夜路,整條街上只有寥寥幾盞路燈相伴,但我執意要和同學一起走,不願家長來接。
直到上大學後我才知道,我爸爸經常在那段漆黑的路段遠遠地尾隨我們,直到我們各自到家。
很多孩子,回憶起爸爸媽媽的關心,只會覺得“煩死了!”。
而這件事,每每想起來,我心裏都覺得很温暖,很感動。
我想,這就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最佳距離吧。
有的家長總是默默地關注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便能很快地出現在孩子身邊,給孩子幫助和引導,但是不需要家長的時候,孩子又感受不到家長的存在。
這就是所謂的不即不離,若即若離。
但是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的存在感太強,操控欲太強,就會破壞掉孩子自由、輕鬆的空間,讓自己變成“蒼蠅媽媽”。
所以,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不妨先讓自己輕鬆下來。
孩子的成長不完全依賴於家長,也依賴於他們自己,千萬不要讓自己不知不覺地成為孩子的壓力來源。
在家庭中營造一個温馨、自然、輕鬆、愉悦的家庭壞境。
這應該就已經是一位媽媽能為孩子做的最完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