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家庭都會有雙胞胎寶寶。人們都説雙胞胎之間會有獨特的心靈感應,這種説法多多少少有一些“玄幻”色彩,但是雙胞胎之間的關係總是比普通的兄弟姐妹之間要親密一些的。他們從嬰兒時期就在彼此相互陪伴了,也是彼此牙牙學語的時候“練習”的對象。
最近微博上有一對雙胞胎的事情。他們兩個才四個月大,但是他們就連洗澡之前都要手舞足蹈的聊上好半天呢。視頻中,兩個小傢伙乖乖的躺在一起,準備讓媽媽洗澡。就這一會兒時間裏,也要好好聊一聊。他們雖然平躺着,但是卻都轉過了小腦袋,看着對方,你一言我一語起來。雖然他們還不會説話,只是發出“啊~哦~啊嗯~”之類音節,但是他們説的可熱鬧了。不但小嘴巴停不下來,還要把胳膊放在一起,手拉着手説,臉上也帶着笑容呢。説到高興的時候,還要扭一扭小腰,踢一踢腿吶!就這樣,他們你來我往的交流了一分多鐘,讓媽媽看的都笑出了聲,真是太可愛了。
網友們在微博下留言説:“嘿,兩個寶貝真高興啊!不知道他們説啥呢?”、“他們有可能在爭:你帥點還是我帥點,當然是我啦,是我,是我……”、“真是可愛的小寶寶,交流的真好。”
其實這種雙胞胎之間的對話交流的情況還是挺多的。所以有人就會有些疑惑,雙胞胎們到底是不是自創了一種語言在互相溝通呢?
其實,他們的確實在交流沒有錯,但是卻並不是自己自創了一門語言。美國田納西州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聽力及語言科學的教授史蒂芬?卡馬羅塔教授(Stephen Camarata)也指出,雙胞胎只是使用他們學會的音節,模仿成人説話的語氣、音調及肢體動作,並有樣學樣的表現出來,而非真的在使用一種新的“語言”。
另一方面來説,雙胞胎們就算關係更加親密,也不太可能自創出一種語言。因為孩子就算是觀察模仿能力強大,但是也只是孩子。創造能力水平和認識、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他們可能經常看到周圍的其他人進行交談或者肢體的互動,從而也會進行模仿,開口“説話”。可是他們之間看似交流的有模有樣,非常順暢,可是實際上卻並沒有特別複雜的語法和意義。很可能只是在享受像大人們一樣一來一往“交談”的過程,從中找到樂趣。雖説相處多年的夫妻或者極其熟悉的家人朋友們之間會非常有默契,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但是這種情況卻不太可能出現在雙胞胎的小寶寶身上,發展出複雜的,只有彼此能理解的語言就更加不可能了。
孩子學説話是有一定的過程的。他們剛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都只是模仿了大人説話的音節,並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或者把這些音節和具體的事物聯繫起來。剛開始他們能發出的「a」、「o」、「u」等聲音,還有後來慢慢能發出的比較類似成熟語言的音節,例如「ba」、「mu」、或「di」等東西,都只是一些典型音節而已。而需要孩子進一步的把音節和意思聯繫起來,還需要時間以及爸爸媽媽不厭其煩的帶孩子一遍遍重複和練習。比如家長總是指着一個皮球説“qiu~”,那麼孩子就會漸漸的發現和理解:當這顆球出現的時候,有個聲音“球”常常出現,那麼這個聲音應該跟這顆球有很大的關係。進一步的慢慢連接到這就是這顆球的名字,並慢慢了解每個人事物都應該有“名字”的觀念。但是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説,這個球發什麼音根本沒有什麼影響,如果家長經常指着球説“da”的音,那麼孩子也可能把這個球叫做“da”。
所以説,其實學習説話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其實不是某個東西具體叫什麼音節,而是家長的耐心。家長一次次地重複去教孩子,讓孩子逐漸建立起有關於“名字”和“語言”的概念,才是孩子學習説話的重點。而每個小朋友的發展速度不盡相同,家長們也不必太過着急和擔心,多多練習就好了。但是如果超過兩歲時還是沒開始説第一個詞彙,那麼家長就可能需要考慮去諮詢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