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看到長輩的時候一定要主動打招呼,這樣才能討別人歡心。
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家長更希望孩子見到長輩時能主動叫人。李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學,每次家裏來了客人時,即便孩子在房間認真做功課,李女士也會把孩子帶出來,讓孩子禮貌地説聲"叔叔,阿姨好"。
孩子小的時候還能聽李女士的話。可孩子長大了越來越不願意叫人,也不願意跟人打招呼,家裏來了人就連忙跑到房間將門鎖起來。
有一次李女士家裏又來了客人,李女士想讓孩子出來表演一下最近新學的舞蹈。但女兒根本不聽,李女士便當着大家的面斥責孩子:"膽小鬼,連這點勇氣都沒有,將來註定沒出息。"孩子聽到媽媽這麼説自己,只能摔門而去。
其實李女士的做法,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這些"中國式禮貌"真的是為孩子好,還是家長太虛榮,家長這種教育方法只會毀掉孩子,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
一、這3種"中國式禮貌",對孩子未來有害無益
1、強迫孩子打招呼
父母強迫孩子跟別人打招呼,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見到客人要問好,尤其是見到長輩的時候一定要主動打招呼,這似乎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這本身確實是一件禮貌的事情,也是最基本的社交禮儀,是孩子必須掌握的品質。但如果父母是出於虛榮心讓孩子這麼做,只會傷了孩子,尤其是對於一些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會更逆反。
2、大的孩子一定要讓着小的孩子
當小朋友們都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大人總會告訴孩子,你是大哥哥,一定要讓着小弟弟小妹妹。如果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沒有讓着小的那個孩子,家長就會嚴厲斥責他們,説孩子不懂事不聽話。
其實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總少不了爭吵,我們口中大的孩子,只不過是比其他小朋友年齡大一點,但也只是一個孩子。在教育孩子時,家長不能完全用年齡來衡量一切,這樣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3、過分謙虛
當別人誇獎孩子的時候,很多媽媽總會有這樣的反應:我家孩子沒有你説的這麼好,平時也非常調皮,讓人覺得很是頭疼。這是最典型的一種中國式禮貌,一旦別人誇獎孩子的時候,大人就會這樣説。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種謙虛的做法,其實家長心裏也非常開心。但孩子卻並不會這樣想,他們聽到媽媽這麼説也會覺得沒面子,因為媽媽在不斷貶低自己,他們的自尊心會受挫。孩子會認為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會得到媽媽的肯定,性格會變得越來越自卑。
中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很多家長常常告誡孩子一定要有禮貌,但自己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卻還不自知。
我們沒必要讓孩子變成自來熟,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這樣才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
1、引導孩子主動與人打招呼
父母想要孩子主動與人打招呼,那麼就要給他們提供一個機會,父母可以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讓他們主動與人交流。
比起"阿姨好""叔叔好",孩子更願意接受用"嗨"這樣的方式作為開場白,這並不會讓人覺得不禮貌。若孩子實在不願意走出這一步的話,出於對別人的禮貌,家長可以等客人走的時候讓孩子説一聲"再見"。
2、瞭解孩子之間矛盾所在
孩子之間的矛盾大多是因為玩具引起,父母父母與其強調,讓大的讓着小的,不如換個做法。
當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把孩子平時最喜歡的玩具提前收好,不要讓其他小朋友找到。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家長應尊重他們的想法,不要逼迫孩子作出退讓,要給他們足夠的尊重。
3、學會表揚孩子
家長碰到別人表揚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必用貶低的方法,或者過於謙虛的態度表達出自己的不好意思。
家長可以代表孩子,對別人説出的話報以感謝,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會期待他們變得越來越好,這樣孩子才會變得更有自信。
孩子懂禮貌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這種禮貌已經傷害到了孩子,那麼不要也罷。家長應權衡好利弊,不要為了自己的虛榮心,傷了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