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在火車站看到這樣一幕:
“媽媽,剛才叔叔給我量身高時我故意蹲下來一下,半價就買到車票了,我是不是很厲害?”
媽媽高興地回答:“你可真聰明,剩下的錢給你買好吃的。”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精明”的孩子,他們會利用自己的小聰明,去騙取別人的利益,但這些只是耍耍小聰明罷了,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一點幫助的,哈佛大學最新發現:這3類孩子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這3類孩子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1、孩子説謊逃避責任
有的孩子非常的聰明,他們知道犯錯肯定會捱罵,所以,每次自己犯下的錯誤都喜歡推卸給旁邊的人,比如孩子將傢俱弄壞了,他卻説是小狗弄得,而且張口就來沒有絲毫的猶豫。
一旦孩子養成了謊逃避責任的壞習慣,等長大後他們是不敢面對自己所犯下的過程,因為逃避責任已經成為了孩子的本能反應,每次遇到威脅到自己的事情,就想着如何撇清關係,而這樣的人注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2、佔小便宜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多半都是跟父母學習的,如果你平時在生活中作出一些小舉動,或者愛佔小便宜的話,那麼孩子也會模仿你,導致孩子在於同齡小朋友在一起時,總會想辦法撈點好處,這樣會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當孩子養成了愛佔小便宜的習慣,他們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反而會受到同伴的排斥,未來步入社會之後,很難得到周圍人的認可,從而影響人際交往,對他們的發展是不利的。
3、嘴上説話一套一套的,做事卻不積極還有的孩子看上去鬼精鬼精的,整天就會擺出一副小大人的樣子,他們跟家長們交流都是很有邏輯思維的,在我們眼中看上去很聰明,但是等到你真的讓孩子去做什麼,他就立馬呆住了,這樣的行為就像是“紙上談兵”一樣,光會説不會做。
所以,家長平時要讓孩子學會言行一致,説到做到,無論什麼時候話不要説太滿,以免之後打臉,“説”和“做”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只有你真正的付出了行動,將來才能夠有所作為。
壞習慣會影響孩子成長,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成功鋪路約·凱恩斯曾經説過: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孩子剛出生就像是一張白紙,未來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家長如何去教導。
由此可見,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根據發現:3-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性格養成、情緒管理、情商養成的關鍵期。
家長不管平時的工作多忙,但孩子的成長機會只有一次,在這個期間越重視,孩子就越加優秀。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選擇給孩子看圖畫書,或者繪本之類的書籍。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看繪本呢?
一是繪本的圖畫設計色彩鮮明,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更喜歡去看;
二是繪本的內容趣味性非常強,能引導孩子代入,讓孩子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