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壓力大、吃飯不規律、不愛運動……這些是不是你這一年的日常?
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脾胃越發“吃不消”了:便秘、胃痛等毛病越來越普遍。作為健康的“根”,脾胃功能受損,就會引發多種疾病。
養脾胃是中醫的“拿手活”。本期,理中歸元的主題便是探討脾胃的奧秘,帶大家看看有哪些“調脾胃良方”,教你安撫容易鬧脾氣的脾胃。
脾胃在人體充當着重要的角色
人體的脾胃,主管飲食物的消化。飲食物經過脾胃的消化轉變為對身體有用的營養物質運送到全身,充養我們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沒有飲食物源源不斷地輸入人體,生命將無法繼續,而飲食物要成為生命的原動力,必須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而脾胃在飲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如此,中醫把脾胃稱作“水穀之海”,是人體賴以生存的根本,又把脾胃稱作“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功能健旺,後天營養充足,人體能夠得到氣血的滋養,才能“吃嘛嘛香”、面色紅潤、身輕體健、免疫力強,不容易生病。
如果脾胃虛弱,功能減退,那麼五臟六腑及全身都會受到影響,即人體的健康失去了基礎,生命之樹就會枯萎會發生諸多疾病,正如李東垣所説:“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脾胃與其他臟器的關係
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其他臟器。因此,有人認為,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縱觀歷代一些高壽老人,他們的養生方法或許有所差異,但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脾胃功能好,能吃、能喝,吃得下,排得出,這也充分説明脾胃健康決定了一個人的壽命極限。
01
脾胃與心
心與脾就像一對母子,心臟病要從脾胃治。脾負責統籌人的氣血,供養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臟疾病。
02
脾胃與肝
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常有人説,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關,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反過來,脾胃也會影響肝臟,比如脂肪肝出現的根源就在於脾胃無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處理困難,堆積在肝臟裏,從而影響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03
脾胃與肺
脾胃虛最先影響肺。肺像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肺通過管理體內的氣,協助心臟治理全身。然而,肺氣的盛衰,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04
脾胃與腎
脾虛往往腎也虛。人的精力充沛腎氣就充足匸腎的精氣強弱,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滋養腎臟有關: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表現為心裏煩熱、容易盜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脾胃虛弱都有哪些表現?
1、運化功能失常表現
首先,一個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會出現運化功能失常的表現,主要有不思飲食、曖氣、或食後噁心、腹脹、腹痛、或腹瀉、或便秘;肥胖、身體困重、濕疹。
2、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而引起的表現
①氣血虛,血不養神而失眠、多夢;②氣虛衞表不固,免疫功能下降會經常感冒;③脾虛不能統血可出現一些慢性出血性疾病,如便血、月經量多等。④氣血虛不能充養機體而四肢乏力;⑤血虛不能充盈血海見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過少、閉經等。
由此可見,脾胃功能差是誘發百病的關鍵因素,而強壯脾胃是防病養生的根本。
哪些原因會導致脾胃虛弱?
導致脾胃虛弱的常見原因有:
1、素體稟賦不足,身體較弱的人,脾胃功能相對弱,而且也容易受傷;
2、飲食無節制,飢飽失常、寒温失調,或過食辛辣、肥甘食物;
3、飲食不潔,感染邪毒(幽門螺桿菌);
4、生活壓力大,所欲不隨,遇事急躁、怨天尤人、情緒波動大;
5、過度勞倦、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很容易傷及脾胃。
脾胃虛弱如何飲食調養
很多人不注意飲食控制,隨心所欲,只要是喜歡吃的,就使勁吃,特別是油炸的、燒烤的、高糖的食物,久而久之,會使脾胃愈來愈虛,所以一定要注意飲食調理,少吃肥甘厚味之品,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或忍飢挨餓,要三餐有常,飢飽適中,定時定量,五味調和,營養平衡。
01
五穀雜糧,保“胃”健康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食物是氣血的原料,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其實過食肥甘厚膩、大魚大肉對身體並不能起到補養作用,反而會傷及脾胃功能。古人告誡我們飲食的法則是“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所以,要想保養好脾胃,應以五穀雜糧為主,選擇小米、大米、黑米、小麥、玉米等單獨煮粥,或再適量加入豆類、薏米、蓮子百合等煮粥,也可用豆漿機打成米糊食用,更利於脾胃吸收。
根據個人喜好及體質,每次選擇一兩種米類可加少量豆類、堅果以滿足營養需求。配合山藥、百合及應季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02
五穀加紅棗,養胃補氣血
紅棗即大棗,為我國特產之一,其果肉甘甜適中,營養豐富,生熟皆可食用。俗話説:“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紅棗還是滋補良藥,能健脾、養胃、補氣血。五穀雜糧與紅棗配合煮粥,尤其是小米紅棗粥,能健脾養胃、補氣血,但脾虛之人,紅棗也不宜多食。
03
勿食過涼或嗜食辛辣
即便是炎熱的夏季、酷暑難耐的時候,也不宜過食寒涼食物,因為胃腸收到寒冷刺激,黏膜下血管會痙攣收縮,胃腸黏膜抵抗力降低,消化功能下降,消化不良。中醫認為,寒涼飲食入胃,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更虛。
辛辣食物包括辣椒、胡椒、花椒、葱、姜、韭菜、酒等,其性燥熱,食入後可直接灼傷胃之血絡,也可傷及脾胃之陰,出現口乾舌燥等。
04
飯前喝碗湯,勝過良藥方
中醫認為,飯前喝湯對身體大有好處,首先對口腔、食道具有潤滑作用,可以防止乾硬食物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也有利於食物稀釋和攪拌,有利於消化吸收,尤其對脾胃虛弱的人更有好處:飯前喝湯還能使胃內食物充分貼近胃壁,增強飽脹感,從而降低食慾。有研究表明,在餐前喝一碗湯,可以減少對熱能的吸收,起到減肥的作用。
05
粗細糧搭配
粗糧口感欠佳,營養較豐富,不易消化,細糧口感好,營養價值比粗糧低,因此應當將粗糧、細糧搭配食用,可以充分攝取營養,減輕脾胃負擔。建議至少每日一餐粗糧,但應因人而異,對於老人、小孩、拿飼、脾虛較重營養不良者,可能會不耐受,我們也可採取一些粗糧細作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將粗糧發酵後製成各種食品,除了保留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外,還富含維生素及酵母菌,既可以補充營養,又可避免食粗糧出現的不適。
06
進食不宜太快
食物的消化,從口腔就開始了,在口腔中通過反覆咀嚼,使食物與口腔中的唾液混合,起到一定的消化作用,如果進食太快,就會影響食物在胃腸道的進一步消化、吸收,所以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嚥,否則會傷及脾胃。
07
飲食不宜過熱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特別喜歡吃燙食,尤其是冬季。中醫講究飲食宜温,忌過涼過熱。儘管有“十個胃病九個寒”之説,但也不可吃過燙的食物,以防損傷口腔、牙齒、食道及胃腸黏膜,甚至會導致食管癌。
08
飲食有節不宜過量
任何食物都應有度,做到恰到好處,適可而止,否則會招來物極必反。飲食也是如此。吃的多了,本來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差,再超負荷,必然會出問題,勢必功能紊亂,正如《黃帝內經》所説:“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因此一定要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寧可鍋中放,不讓肚子脹”。
09
忌飯後吸煙
有人説“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事實並非如此。吸煙是一種不良嗜好,除與肺癌發病有關外,也會影響到胃。煙中的尼古丁能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而形成糜爛、潰瘍。
10
藥物傷胃不容忽視
胃虛弱的人,服藥時,一定要注意是否適合自己,是藥三分毒,如果藥不對症、或太過寒涼的藥都會導致進一步損傷脾胃。如患感冒後,很多人喜歡去一些藥店買藥,會隨便服用一些清熱解毒之類的中藥或解熱鎮痛類西藥,可能對脾胃帶來一定傷害。
除了在飲食上進行調養,我們還需做到情志調暢、起居規律、適量運動。此外,依靠中醫學的方法,還可以通過中藥、針灸、推拿等手段調養脾胃。脾胃虛弱是多種因素長期累積所致,恢復非一朝一夕,應針對病因合理調治,要懂得“三分治, 七分養",不宜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