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祛濕“扛把子”已找到!1個健脾祛濕方,每天堅持喝,無濕一身輕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健康

《皇帝內經》中有記載説:“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它的意思就是:濕氣和身體體內一個臟腑的能量下降有關,這個臟腑就是

只有脾虛的人,它把通過各種通道進入身體中的這些水,這些濕,這些潮,把它不能夠利用,不能夠把糟粕排走,把精華留下,所以就以濕氣的形式停留在身體中。

【體內濕氣“重”的人,會有4種表現,對照一下,你佔了幾個?】

1:食慾差、經常胃脹

濕氣比較重的時候,人一般都會沒有胃口,因為濕氣聚集在體內,會導致脾胃的功能下降,從而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

所以,説當你長期沒有胃口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是濕氣的問題導致的。只有把濕氣去除了,脾胃功能提升了,胃口才會好。

2:舌苔厚膩,齒痕舌

觀察舌頭是看一個是否濕氣過重的簡單方法,如果舌頭兩側有殘留牙齒壓迫的痕跡,也就是俗稱的齒痕舌,就説明體內的濕氣還是比較重的。

3:小腿發沉,全身乏力

體內濕氣重的人,往往會在早上起牀後,感覺小腿發沉、發酸,甚至會覺得全身乏力、渾身不適,就像是身體附着了重物。

4:肚子贅肉多,減肥很難

濕氣重的人,一般都會特別怕冷,身體為了達到這種平衡,就會選擇囤積很多的脂肪,來為我們的身體保温,所以就會使身體越來越胖。

持此之外,濕氣重會影響我們的脾胃運化功能,導致脾虛,脾虛又會導致氣血不足,從而使身體代謝減慢,代謝廢物排不出起,只能堆積在體內,導致身體肥胖。

5、大便粘馬桶,很難衝下去

體內濕氣重的人,往往在早上排便時,會感覺大便比較“黏”,其表現主要是會“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要多衝幾次才行。

中醫講“濕氣黏腸”,體內濕氣重的人,會導致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淨,溏軟不成形等表現。

以上就是濕氣不足的一些“典型”信號,那麼除此之外,濕氣太重,其實在全身都能表現出來,我們可以一一對症判斷:

1:睡覺經常打呼嚕;

2:口乾,口苦,口臭;

3: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4:頭髮愛出油,脱髮,白髮;

5:皮膚油膩,起濕疹等。

6:浮腫,眼袋下垂、黑眼圈;

7:腰痠,關節疼痛;

8:嗜睡,頭暈沒精神,特別疲勞;

9:面黃發暗,臉上長斑,起痘,滿臉油光;;

10:大便粘滯不暢或便秘,小便渾濁;

11:肥胖,減肥後容易反彈;

體內濕氣存留太久,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中醫講“脾喜燥惡濕”,濕邪傷脾,脾失健運而水濕,叫做濕困脾土。

最嚴重的是:濕氣在體內,除了讓我們體型變得又胖又醜之外,還會引起頑固性肥胖,這種肥胖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因此,去除體內濕氣,刻不容緩!

濕氣重別怕,教你3招,祛除頑固濕氣,和大肚腩説拜拜

1、艾葉泡腳

中醫認為,足部是人體經絡的集中處,臟腑的病變可以通過經絡改變,泡腳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好久的,用艾葉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每週用艾葉水泡一次腳,並在泡腳的同時,喝一杯生薑紅棗茶即可去寒又不至瀉氣。

2、膳食調理、健脾利尿

給身體排濕,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如薏米、冬瓜、山藥、紅棗、扁豆等,適當温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古話説:“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因此,一旦符合上面1-2條症狀表現,祛濕調理刻不容緩,老中醫推薦一個健脾祛濕方:

準備:赤小豆、薏仁、芡實、茯苓、梔子、橘皮、冬瓜、荷葉、甘草,配製成茶包,開水沖泡5分鐘,每天1-2杯,調節內濕,健脾運濕。祛濕、健脾,雙管齊下,趕跑濕邪。

1、芡實:睡蓮科植物,被譽為水中參,補中益氣,健脾止瀉,除濕。

2、茯苓:健脾化濕,促進、強化人體的免疫機能,常食用可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每天1-2杯,利濕降濁,帶走濕氣,還您身輕體盈,神清氣爽。

關注@木棉花健康,遇見更多人,一起聊點有温度的日常健康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