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3次和三天1次大便,哪個更健康?排便4種異常或是腸癌警報
丫丫今年26歲,剛結婚2年多,近一年左右她出現了便血癥狀,起初並沒在意,以為是吃壞肚子了。只是在一家中藥診所開了藥,服用了一段時間,但便血癥狀卻不見好轉,後來因腹痛嚴重而被丈夫送到了醫院就診。
檢查結果讓這對夫妻一下子驚呆了,竟然是腸癌晚期,年紀輕輕卻被癌症盯上了,實在讓人想不通。醫生問診後才瞭解到,原來丫丫平常特別愛吃燒烤、油炸食物等,加上她平常不愛運動,總是坐在電腦桌前,正是這些因素促進了腸癌的發生。
只可惜,發現的時間還是太晚了,儘管醫生積極安排了治療,但丫丫還是在幾個月後離開了人世。
2022年國家癌症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結直腸癌已經超過了胃癌,成為中國第二大高發的癌症,平均每8個患者中就有1個結直腸癌患者。
據統計,中國腸癌發病率在不斷上升,40歲後發病率上升速度明顯加快。由於腸癌早期症狀與痔瘡很相似,因此經常會被忽視。有80%以上的腸癌患者,一發現就是中晚期,晚期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12%,但如果能早發現早干預,五年生存率是可以達到95%以上的。
腸癌常被認為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可怕的是,近些年腸癌呈現顯著年輕化趨勢。美國癌症中心曾預估,按照現在的勢態,未來15年青年腸癌發病率還將翻倍,20%的腸癌將發生在50歲以下人羣。
研究表明,腸癌的年輕化大多與不良生活方式關係密切,比如久坐不動、愛點外賣、吸煙喝酒以及熬夜加班都會對消化道有所影響。
很多年輕人久坐電腦桌前,而據統計這類人患腸癌的風險會增加44%,而愛吃重口味的外賣則會加重腸胃的負擔,增加腸癌風險。
排便習慣的確與腸道疾病息息相關,那麼一天排便三次和三天排便一次的人相比,哪一種狀態更加健康呢?如果排便次數增多,會不會就是患癌的前兆呢?
排便異常是腸癌的典型表現之一,也是判斷腸癌的重要參考。但是排便的次數並不能作為判斷患癌的絕對指標。一般來説,每週排便3次到每天3次之間都屬於正常的排便頻率,比起排便次數多少,我們還需要注意排便的時間和大便的性狀,它不僅能反映你的腸道問題,還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所以,大便出現這4種異常一定要警惕!
1、便血
便血是腸癌早期一個很重要的信號,不過有80%以上的腸癌便血會被誤診為痔瘡便血。
痔瘡便血多在用力排便時出現,多表現為附着在糞便表面或者便後滴血顏色一般是鮮紅色的,而腸癌便血一般是血液混雜在大便中,可能會伴有黏液,顏色多是黑色或暗紅色。
2、排便規律變化
如果好端端排便規律出現了變化,排便次數無故增多或者有便不盡等症狀出現,可能是腫瘤生長刺激腸道引起的,最好及時排查。
3、便便形狀改變
受腫瘤的壓迫,可能便便會變細長或者中間有凹槽出現,也可能會有黏液便便、稀糊狀便便出現。
4、腹痛腹瀉
腸癌患者還可能會因腸道梗阻引發腹痛症狀,尤其是進行性加重的腹痛症狀,要警惕腸癌作祟。
另外,腸癌患者還可能會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症狀,或是發展大的腫瘤加劇腸道堵塞引起的。
三、病從口入,腸癌是吃出來腸癌,其實是“吃出來的病”,2022年塔夫茨大學和哈佛大學聯合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BMJ》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飲食問題與結直腸癌風險增加之間存在密切相關性。
這項研究涉及超20萬多名受試者,並進行了超25年的追蹤隨訪,結果發現火腿、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及高脂食物、含糖飲料等,會增加男性腸癌的發生風險。
此外,研究還表示人們也可通過飲食來預防腸癌,下面這幾種食物不妨多吃一些!
1、膳食纖維、水果與蔬菜
膳食纖維能夠將腸道中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預防腸癌的作用。像玉米、蘋果、馬鈴薯、橙子等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不可溶的膳食纖維,可以適當多吃。
2、乳製品
研究發現食用乳製品,能夠降低13%—19%的大腸癌風險,因此預防大腸癌要適當多吃乳製品。
3、含葉酸的食物
葉酸能促進細胞分化、減少DNA損傷,起到輔助預防癌症的作用,像西蘭花、菠菜、蘆筍等綠葉菜,以及綠豆、豌豆、青豆等豆類,都含有豐富的葉酸,可以適當多吃點。
4、含鎂的食物
據統計每天鎂攝入量超過255毫克,能降低13%—22%的腸癌風險,像香蕉、玉米、紫菜、茄子、貝類、小米等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鎂,可適當多吃。
俗話説並從口入,很多腸癌都是吃出來的,平常一定要關注身體健康,一旦出現腸癌的症狀,一定要提高警惕,儘快就診排查。平常可以適當多吃些預防腸癌的食物,並且避免久坐不動,少吃紅肉、加工肉、含糖飲料等。
參考資料:
[1] 《警惕!23歲女子腹痛暈倒確診腸癌晚期,原因竟然是......》.江門市婦幼保健院智慧醫院.2022-12-04
[2] 《BMJ:超加工食品/含糖飲料或增加男性結直腸癌風險,而酸奶降低女性結直腸癌風險》.生物世界.2023-07-15
[3] 《三種黃金飲食,降低腸癌風險!專家提醒:超過50歲,這個檢查不能省,及時發現能救命》.我是大醫生官微.2023-04-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