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活水平的越來越高,肉類也成為了我們餐桌上的常見美食。
一頓不吃肉,就感覺是「清湯寡水」,沒得滋味。可最近,我又聽到不少人説「紅肉會致癌,白肉更健康」。
上網一搜索,發現有的人説紅肉不能多吃、有的人又説紅肉應該多吃.......
什麼肉會致癌啊?肉還能不能好好吃了?
肉怎麼有紅白之分?
實際上,「紅肉、白肉」都是營養學上的名詞兒。美國農業部(USDA)的觀點表明:
畜類的肉一律是紅肉,因為其中的肌紅蛋白含量都要比禽類為高。
而禽類(如雞、鴨、鵝)、魚、爬行動物、甲殼類動物(如蝦蟹)、雙殼類動物(如蛤蜊)等非哺乳動物的肉可以算作白肉。
烹飪好後的食物的顏色,並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為紅肉或白肉的標準。舉兩個例子:
豬肉雖在烹飪時會變成白色,但仍然是紅肉。
鮭魚、煮熟的蝦蟹都是紅色,可令他們變紅的並不是肌紅蛋白,而是蝦青素,所以它們屬於白肉。
紅肉致癌,白肉健康?
這話不科學,但也不是毫無根據......
早在 2015 年,世界衞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表報告稱:
食用加工肉類(如培根、香腸、火腿、熱狗)和紅肉與某些癌症存在關聯。
同時,世界衞生組織也曾表示:
與食用紅肉相關證據力度最強的癌症是結腸直腸癌,但證據仍「有限」,還有證據證明其與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有關。
這其中,不良的烹調方式、攝入過量、加工方法或保存方法才是紅肉「致癌」的主要原因。
有些長輩可能就要站除來為紅肉正名了!我吃了幾十年豬肉,你看還不是活蹦亂跳的。
嚴謹地説,紅肉的主要健康風險被認為是來自於飽和脂肪與膽固醇(主要出現在肥肉)、加工(高鹽及添加致癌物質)、燒烤、缺乏ω-3脂肪酸、攝入過量。
脱離劑量、加工方式談毒性,那都是耍流氓!
進一步來講,紅肉也不是那麼一無是處。
紅肉、白肉,都是健康所需
就營養而言,紅、白肉的蛋白質含量一般為10%~20%,都是蛋白質的優質來源。
那麼,紅肉、白肉在營養成分上,還有什麼不同呢?
(1)脂肪含量不同
紅肉中的脂肪酸多為「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肥胖症和高血脂症的風險。
白肉中含有的脂肪酸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
因此,我們建議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多食用禽肉。
(2)礦物質含量不同
紅肉中含有較多的鐵,且主要以血紅素的形式存在;
禽畜肉含有較多的磷、硫、鉀、鈉、銅、鈣等,其中鈣的含量雖然不高;
水產類含有較多的硒、鋅、鈣、鈉、氯、鉀、鎂等。
因此,素食主義者和不進食紅肉的人應該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
(3)維生素含量不同
禽畜肉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B,另外禽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水產類中除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外,還含有一定的維生素D。
健康吃肉怎麼吃?
(1)吃得新鮮
購買新鮮衞生的肉,少吃加工類食物。
(2)不多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成人每天平均攝入畜禽肉類40~75克或水產品40~75克。
(3)搭配着吃
食物多樣,相互搭配。(4)吃得清淡
選用蒸、煮、燉、燜等方式烹飪食物,避免煙燻、燒烤、高温油炸等方式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