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能給十塊錢嗎”,三種媽媽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財商高低

經常可以在商城裏看到孩子吵着要買玩具,為了達到目的,甚至是賴着不走,在地上打滾。父母要麼是拒絕,要麼只能妥協,要麼理由就是,“下次再給你買,”“家裏有”等等。現在的社會環境中,家長應該把孩子對金錢的教育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媽媽,能給十塊錢嗎”,三種媽媽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財商高低

  孩子的財商需要後天的學習和培養,這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從零花錢開始讓孩子對金錢有很好的概念,當孩子伸手要錢時,就是一個很好的金錢教育的機會,媽媽千萬別浪費這個好機會,不同的做法決定來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

  “媽媽,能給十塊錢嗎”,三種媽媽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財商高低

  1、寶媽A:用勞動換取的做法

  小林兒子今年5歲了,一次兒子問,“媽媽,能給我10塊錢嗎?”這是孩子第一次問着要錢,小林覺得這是一個能給孩子建立正確財商的機會,便回答孩子説,“可以,但你需要用勞動來換取,今天你可以把地掃了。”孩子聽後馬上就跑去掃地了,小林也兑現了自己的承諾。小林覺得這個方式非常的好,可以用來鼓勵孩子多學習,多勞動,於是便跟兒子制定的規矩,洗一次碗10元,考試成績好獎勵50元等等。

  有一次,小林帶着兒子到外婆家去吃飯,飯後她想鼓勵孩子洗碗,沒想到孩子卻説,“有獎勵嗎?”話一出口小林就後悔了,沒有想到用這種獎勵的方式刺激孩子,竟讓他養成了有獎勵才積極做事的壞毛病。甚至後來小林還發現兒子養成了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掙多少都會入不敷出。

  

“媽媽,能給十塊錢嗎”,三種媽媽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財商高低

  2、寶媽B:從每年壓歲錢裏面取的做法

  小橘6歲時,媽媽帶他到外面玩,路過賣玩具的小攤時,非常喜歡裏面的小車子,車子不貴,只要10塊錢,於是孩子問,“媽媽,你能給我10塊錢嗎?”望着她渴望的眼神,媽媽便給了他10塊錢,並且告訴他:“這是從你每年的壓歲錢裏面取的,如果你喜歡,你可以選擇花自己的錢自己去把它買來。”

  後來小橘上小學之後,媽媽每個月都會給他固定的零花錢,任由他自己支配,但零花錢如果沒到月底就花完,不到下次是堅決不會再給。剛開始孩子控制不了自己,在經過兩三次用完錢,但是媽媽依舊不給後,孩子慢慢就知道領到零花錢會先留下一部分,也不會再去買那些昂貴的東西,會比較東西的價格。在看到自己想買的東西錢又不夠時,就只能夠坦然的接受事實,並且告訴媽媽,她要努力的開始攢錢。

  3、寶媽C:怕亂花錢,拒絕給的做法

  小羅是一個對錢非常渴望的人,平時對錢斤斤計較,朋友都説他吝嗇,是個守財奴。其實,小羅生在典型的原生態家庭,小時候家裏並不窮,那時當小羅想讓媽媽給他10塊錢時,媽媽卻立馬變了臉告訴他説,“小孩子家家的要什麼錢,你又不缺什麼,給你你又亂花。”拒絕了給他錢。

  每年的壓歲錢也必須要上交,就算是走親戚給的一兩塊也照樣會給媽媽收走了,媽媽老是怕他亂花錢。總是吃同學的零食,卻沒有錢買點和他們一起分享,因此經常受到別人的鄙視,自己想買一點小東西,也只能眼饞。這種家庭長大的小羅,從此就對錢充滿了渴望。

  

“媽媽,能給十塊錢嗎”,三種媽媽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財商高低

  三種媽媽不同的做法影響了孩子的金錢價值觀,三個孩子長大後對金錢也有不同的看法,這就確定了孩子的財商高低,幫孩子做財商啓蒙,是家長應該做的,當孩子問着要錢的時候,媽媽的做法可以確定孩子的情商高低,所以家長一定要非常的重視這一塊。

  孩子在3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知道錢是什麼樣子,知道錢的用途和使用,而不是隻有手機支付寶等,不知道錢究竟是怎麼來的。孩子稍微長大些以後可以讓他多閲讀財經文章,看一些財經的新聞,從而形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4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能給十塊錢嗎”,三種媽媽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財商高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