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黃麴黴素可能藏在你家

致命的黃麴黴素可能藏在你家

“家裏老人節約,發黴的米不讓扔,説可惜。”“食物發黴的部分去掉,剩餘的還繼續吃。”……日常生活中,相信一定有不少類似的情況發生,而很多市民卻不在意。近日黑龍江省雞西市居民9人在家中聚餐時,因共同食用自制玉米發酵食物引發中毒,導致7人死亡。專家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也有專家認為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而黃麴黴素這種生活中常見的毒素,再次引起大家關注。

饅頭放冰箱超3天會產生黃麴黴素?發黴食品洗乾淨就能吃?日前,記者採訪了青島市市立醫院營養科主任顧萍,對普遍存在的誤區進行解讀並指出,黃麴黴素易存在於因潮濕久存而黴爛的穀物、玉米、花生中,市民要仔細辨別,並採用正確方法儲存食物,及時丟掉黴變糧食物品。

變苦的瓜子不能吃

黃麴黴素這樣一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發黴的玉米、花生、米、豆類等糧油作物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網上有傳,説是放在冰箱的饅頭也會有黃麴黴毒素,其實冰箱是低温環境,不利於黃麴黴毒素生長,在冰箱存放幾天,沒有發現黴變還是可以食用的。”顧萍説,像泡發木耳,我們可以放在冰箱裏泡發,這樣會大大降低黃麴黴毒素的出現。木耳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纖維素,本身是沒有毒素的,但是久泡後,可能會變質產生類似的生物毒素,或者滋生細菌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黃麴黴菌還容易滋生在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裏,比如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温和潮濕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温濕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放久了的花生,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有些商家為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芝麻醬、花生醬,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毒素,而且這種加工後的產品,比發黴花生更難識別。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發黴,榨得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麴黴素。而一些小作坊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的工藝,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煉。

毒性是砒霜的68倍

1993年,黃麴黴素就被世界衞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Ⅰ類致癌物。顧萍介紹説,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等菌株的代謝產物——雙呋喃環類毒素,這類毒素有十幾種,主要包括B1、B2、G1、G2、M1、M2等,其中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強。它對人體的危害主要體現在黃麴黴素的免疫抑制性及致突變、致癌、致畸形等危害性。研究表明,黃麴黴素對多種癌症的發生都具有誘導作用,尤其是對肝臟具有很強的破壞作用,在一定劑量下可能直接誘導原發性肝癌的發生。

黃麴黴菌是自然界中廣泛分佈的一種腐生黴菌,其中有30%—60%的黴菌可以產生黃麴黴毒素。它的代謝產物滋生的温度為28—38攝氏度,喜潮濕,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但它是能導致肝癌,還有一些其他癌症的毒素。1mg的黃麴黴素就可以導致癌症發生,20mg的黃麴黴素一次性攝入直接致成年人死亡,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黃麴黴毒素在人體中是能夠被代謝的,但速度極慢。 ”顧萍提醒:黃麴黴素作為一種劇毒物質,致癌性僅僅是其危害的冰山一角。即使是微量攝入黃麴黴毒素也會造成累積效應,並導致肝臟受損,胃腸功能紊亂,食慾下降,生殖功能減退,生長速度減緩和產量降低等問題,因此值得警惕。

來源:青島早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6 字。

轉載請註明: 致命的黃麴黴素可能藏在你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