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女兒剛坐上鞦韆,另一小男孩要搶,媽媽的不同做法決定娃不同性格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健康

小區裏的鞦韆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不光孩子喜歡,媽媽也喜歡,孩子有得玩,媽媽帶起來也輕鬆。

媽就喜歡帶小去玩鞦韆,這天,等了10分鐘才玩上鞦韆,可是剛坐上去不到2分鐘,一個2歲左右的小男孩跑過來了。

“姐姐,我想玩?”見不願意,小男孩奶奶出馬了:“給弟弟玩一會吧,他比你小。”説話間還不忘看看媽,媽有點為難了,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其實,這種情況經常會出現,家長們都不願自家的孩子受委屈。可看是這麼一件小事,媽媽的不同做法,會決定孩子的性格,影響孩子一生。

遇到同樣的問題,我見過三位媽媽的不同做法:

龍龍媽:説教、強迫孩子謙讓。

“讓弟弟玩吧,我們去玩滑梯,我們要懂得分享,要照顧小弟弟……”覺得不好拒絕,擔心影響鄰里關係,面對媽媽的説教,孩子很不情願的讓出鞦韆,眼淚汪汪的跟在媽媽後面,可想而知,孩子的心裏有多大的委屈。

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好好人,媽媽為了自己的面子,完全不顧孩子的想法,強迫孩子謙讓。這樣做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也會讓孩子覺得‘憑什麼’,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膽小,面對別人的要求不敢拒絕。

天天媽:讓孩子輪流玩耍。

“既然弟弟想玩,那我們輪流玩,每人蕩20下。”雖然孩子還是有點不情願,也還是接受了。孩子蕩了20下後,就讓弟弟上去玩了,可是弟弟蕩了20下不願下來了。説好的每人20下,不遵守規則怎麼行。孩子就開始拉扯小弟弟,接下來,上演了一場爭奪鞦韆大戰,最後以兩個小朋友哭鬧收場。

不難發現,讓小朋友輪流玩是父母最常用的策略。但是小朋友沒有大人那樣強烈的規則意識,很難遵守,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因此,對於太小的孩子,輪流玩不能解決小朋友之間的爭端問題。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這種方法。

傑傑媽:尊重孩子,禮貌拒絕,同時引導孩子正確使用公共資源。

“傑傑也是排了很長的隊,才剛開始玩呢,你想玩的話可能要排隊等一會哦。”傑傑媽禮貌地拒絕了小男孩奶奶的要求,傑傑玩了一會,媽媽提醒她,“後面還有小朋友在排隊哦”,傑傑也覺得玩累了,就主動讓出了鞦韆。小男孩這才坐上去,還主動推他玩,兩個孩子玩得很開心。

傑傑媽懂得尊重傑傑,傑傑玩開心了,自然願意分享了。同時,也不忘教育傑傑,公共資源,不能一直霸佔。

相信媽心裏已經有答案了,在生活中去正確引導孩子比無時無刻的説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