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魚沒有肺也會感染新冠嗎?給魚做核酸有沒有科學依據?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健康

文/莊時利和 鳳凰網《腫瘤情報局》特約專家

核心提要:

1. 近日,一則對魚進行核酸檢測的視頻大規模流傳,引發熱烈討論。廈門市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廈門全市,包括漁獲都要做核酸,主要是擔心海南疫情在當地重演。除魚外,蟹蝦等海產品也都被抽樣檢測。但截至目前,沒有發現一例魚陽性病例,也沒有發現魚傳人的病例。

2. 新冠肺炎本質上是一種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與宿主的結合主要是依靠細胞表面一種叫ACE2的受體。倫敦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絕大多數鳥類、爬行類和魚類的ACE2不易和新冠病毒結合。中科院也做了相關實驗,結果表明新冠病毒無法利用魚ACE2感染細胞。

3. 即便魚能被感染,也無法傳播新冠病毒。因為傳染的生理學基礎是,感染物種需通過特定方式將大量病毒排出體外,才可能形成傳播。魚無法通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排出病毒,形成新冠病毒的飛沫或空氣傳播。並且目前也缺乏證據表明病毒可以在人類和魚之間互相傳播。

4. 根據現行的核酸檢測採樣通知,福建省多人混檢按照不高於每人份3.5元的標準計費。按此標準,如果對漁獲全部或者抽樣檢測也花費不菲。是否有必要對魚進行核酸檢測或許需要相關部門出台統一標準,規範進行,遏制過度擴大檢測範圍的可能。

全球首個決定對魚進行核酸檢測的城市!要防漁民還是魚,有哪些科學依據?

魚會感染新冠病毒嗎?

一則對魚進行核酸檢測的視頻,正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流傳。

魚是否會感染新冠的消息在微博上被閲讀了超2億次,被近萬人討論。這些圖片也被放到了推特與海外版抖音上,大規模流傳,引發了人們關於核酸檢測是否被濫用的爭議。

引發這一討論的,來自於廈門市關於對魚進行核酸檢測的一項規定。

8月17日,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一名工作人員告知媒體:“目前廈門市全員都要核酸,漁獲也要進行核酸。”這是國內,也是世界範圍內,首個決定對魚進行核酸檢測的城市。

廈門為何要對魚進行核酸檢測?

在廈門市集美區微信公眾號”平安集美”7月22日發佈的《致集美區涉海村(社區)居民及出海作業人員的一封信》中稱,今年6月份以來,福建漳州、霞浦、平潭等地先後發生漁民在海上與境外船舶非法交易、違規接觸,導致新冠肺炎疫情海上輸入,造成極大的社會危害。其中第三條明確,“漁民作業期間,每天開展1次核酸檢測;漁民和漁貨上岸時,實行“‘人+物’同檢”;人員長時間不出海,脱離工作崗位後,實行一週健康監測,期間第1、4、7天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當地官員稱,廈門擔心海南的疫情在當地重演。除了對魚進行核酸檢測外,漁民打撈上來的其他海產品,比如蟹蝦等都被進行抽樣檢測。只是他們擦拭的是這些海產品的表面,而不是用棉籤捅進魚的嘴裏。

廈門目前正處於疫情暴發期,截止8月17日,廈門新增13例確診病例。

對魚做核酸檢測已實施20多天,但目前沒有關於從魚中發現陽性感染的報道。

廈門對魚進行核酸檢測的“創舉”引發了流行病學家們的關注。

魚真的可以感染新冠病毒嗎?

海南疫情是魚傳人,還是人傳人?我們吃的魚安全嗎?

是否所有的魚都要進行核酸檢測?給魚做一次核酸檢測需要多少錢?當地可以負擔嗎?

海南大規模疫情源自漁民海上非法交易,但可能與魚沒有關係

海南本輪疫情暴發至今,累計感染人數已超過萬人。

海南疫情的蔓延狀況和可能的源頭,從8月4號三亞市疫情發佈會公佈的信息來看,本輪疫情在8月1號發現了第一個病例,報告為崖州的一名魚販,隨之進行的快速流調顯示,崖州中心漁港成為當時疫情中心。疫情的源頭推測為當地漁民與越南漁民在海上交易時被感染,初期感染者與漁港、漁民、漁船、魚市相關聯性較大,傳播鏈以崖州中心漁港為中心呈放射狀,疫情處於上升階段,存在發生城區社區傳播的風險。

但截至目前,海南方面,包括近期福建漳州、霞浦、平潭等地先後發生漁船民在海上與境外船舶非法交易、違規接觸而導致新冠肺炎疫情海上輸入中,均是人傳人!

也就是説,在海南等地的疫情中,沒有發現一例魚陽性病例,也沒有發現“魚傳人”的病例。

魚沒有肺所以不能感染新冠病毒?中英科學家研究:魚無法感染新冠病毒

在病毒學上,一種病毒是否可以從人(動物)傳染到動物(人),以及是否有同類相傳及回傳人類可能,這是需要大量研究的。對於新冠病毒(SARS-CoV-2)而言,理論上只要某種動物的細胞存在ACE2受體,就有感染可能,但實際上需要看該動物ACE2受體與新冠病毒的結合力,不同動物間有着巨大區別。

魚是沒有肺的,缺乏傳播新冠病毒的生理學基礎。

這並非因為COVID-19被稱為“新冠肺炎”,而是它本質上是一種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是SARS-CoV-2,與宿主的結合主要是細胞表面一種叫ACE2的受體。這三點決定了魚無法感染新冠病毒並傳播給人類。

首先,2020年,倫敦大學學院就對215種脊椎動物的ACE2結構進行了建模分析,結果表明,不同物種的ACE2受體存在很多差異,多種哺乳動物的ACE2受體都可以與新冠病毒結合,而絕大部分鳥類、爬行類和魚類則不容易結合。

後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獸醫多年排名全美第一)也做了一項類似的基因學研究,一些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最大,尤其是像黑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等,這些動物還是瀕危或者極危物種;其次是像白尾鹿、倉鼠、巨型食蟻獸這些,貓和狗的感染風險屬於中等或偏低,而像鳥類和爬行動物則屬於極低風險。魚則沒有感染可能性。

今年2月份,中科院也專門做了魚ACE2受體與新冠病毒的結合試驗,在這項實驗中用到的魚包括斑馬魚、羅非魚、鯰魚、三文魚和虹鱒魚的ACE2受體,使用人類ACE2受體作對照。這項細胞層面的研究結果印證了之前的計算機建模研究——新冠病毒無法利用魚ACE2感染細胞。

所以即便是哺乳動物,其ACE2與新冠病毒的結合力也有很大不同,何況是魚類,這也是幾乎沒有哪個實驗室會把魚類作為新冠病毒的動物實驗模型。

其次,退一萬步説,即便魚的ACE2能高效結合新冠病毒,它也沒法把病毒排出來。一個物種在感染後能傳染其他物種的生理學基礎是,它必須要通過特定的方式將大量病毒排出體外,才有可能形成傳播。

而作為一種水生動物,絕大多數魚的呼吸器官是鰓,通過鰓在水下進行氣體交換。魚並不是像哺乳動物、鳥類那樣通過肺呼吸的,上/下呼吸道這種解剖結構對魚來説是不存在的,它一個魚也不能咳嗽打噴嚏,無法實現新冠病毒的飛沫傳播或空氣傳播。

所以真想讓海里的動物感染新冠病毒,最次也得是個海洋哺乳動物,比如鯨和海豚。而人類和這些海洋哺乳動物的交集有多密切,也決定了這些動物是否可能在感染後反傳給人類。

假設一頭北太平洋露脊鯨被發現非常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也可以滋一柱水就噴出大量的病毒,它可否向人類傳播病毒呢?

答案是基本沒可能,因為這種動物跟人類活動幾乎沒有交集,絕大多數人類一輩子不可能見過一頭活的北太平洋露脊鯨。

最後,除開新冠病毒,我們放眼更大的病毒學世界,實際上很少病毒可以同時感染人類和魚。

新冠病毒魚傳人至今未曾發生,魚無法感染,但卻可能遭到污染

新冠疫情這幾年,讓人們對跨物種傳播有了更多的瞭解。

在這幾十年的人類新發傳染病中,至少有四分之三都是人畜共患病,一些我們熟知的病毒都存在跨物種傳播能力,像新冠、流感、狂犬、埃博拉和HIV等都是經典的跨物種傳播病毒。

而海洋中也存在大量的病毒,每升海洋表面水體含有100億個病毒顆粒,病毒在海洋中每天殺死大約20%的微生物和50%的海洋細菌。這幾年隨着mNGS(宏基因組下一代測序)技術的發展,我們對於各種水生脊椎動物病毒有了更多的瞭解,一些魚類相關病毒和人類疾病密切相關病毒同屬一個屬。

但是,由於系統進化差異太大,目前缺乏證據表明這些病毒可以在人類和魚之間互相傳播。魚和人類的人畜共患病,幾乎都是由細菌引起的。因為細菌不像病毒,細菌有獨立的細胞結構,不需要像病毒那樣必須寄生在其他生命體的活細胞內。

最後,再退一萬步説,魚“沾染”新冠病毒倒是有可能,類似無生命物體的表面傳播(雖然可能性極低)。

那麼真要做核酸檢測,拭子也不應該直接捅魚嘴裏,而是應當在魚的身體表面擦拭。

我們應當對魚進行核酸檢測嗎?測試一次花費多少錢?

魚需要進行核酸檢測嗎?2022年7月1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進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對運輸温度在10℃以上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實施分級分類管理。通知指出,進口非冷鏈物品指運輸温度在10℃以上的進口物品。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常温條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時間短,1天內全部失活。根據這個通知的精神。魚蝦作為物品,不需要檢測核酸。在陽光下,濕度為80%的21℃至24℃,物體表面新冠病毒的半衰期為2分鐘。紫外線越強,半衰期越短,濕度越高、温度越高,半衰期越短。

廈門對魚進行核酸檢測,網民關心檢測一條魚收費多少?據廈門日報今年5月29日刊發的通知,福建省單人單檢每人次16元,混檢每人次5元。多人混檢按照不高於每人份3.5元的標準計費。按此標準,如果全部或者抽樣檢測,也花費不菲。

這筆錢誰來出,哪裏出,也都考驗着地方財政。

疫情兩年多,個別地方之前曾傳出對羊、馬、狗、雞,包括一些寵物貓進行核酸檢測的新聞。

而民眾對於個別地方新冠檢測的頻繁以及過多過量,都抱持不同的態度。是否有必要對魚進行核酸檢測,目前看來需要相關部門出台一個統一的標準,規範進行核酸檢測,遏制擴大核酸檢測範圍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