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雪媽媽
孩子的出生是一個家庭非常重要的事情,看着他嗷嗷待哺到蹣跚學步,成長的非常健康,家長心裏是非常高興的。尤其是孩子學什麼東西都很快,父母會認為孩子比較聰明,智商比較高,心裏難免會拿其他孩子做比較。
那麼孩子學會走路早晚,能夠暗示智商高還是低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
前些日子從小區廣場路過,聽到幾位阿姨在聊天,有一位阿姨非常驕傲地説:“我家孫子9個多月了,但是已經可以扶着牆走路了,現在都這麼聰明,學東西這麼快,將來肯定會非常優秀。”
其他家長也隨着這個話題聊開,有的炫耀自己家孩子還沒9個多月大,但是已經學會走路了,也有的家長則情緒稍顯低落,表示孩子都快一週歲了,但還沒有學會走路。
按照民間的傳統説法來看,似乎普遍認為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早晚和智商發育有關,那麼這種説法是真的嗎?
聽到他們的談話,我覺得生活好難,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各種比較,從長身體到智力到學習,再到今後長相工作,似乎非要比出個我好你壞。
有趣的是不論是比較什麼,最後家長都會覺得這是孩子智商比較高。也有的家長表示越早學會説話的孩子今後也越聰明,可是事實的真相併非如此,決定孩子走路早晚的主要原因與智商高低並沒有什麼關係,這種無知的見解,家長少聽一些。
第一,腿部肌肉力量
孩子長身體是個循環漸序的過程,當孩子腿部肌肉發育到一定程度時,擁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起直立行走,孩子自然而然慢慢會學會走路。
而有的孩子身體發育的比較早,並且四肢協調有力,所以很早的就學會走路,其他的孩子腿部力量稍微差一些,所以更多的只能採取爬的方式。
不過家長不用擔心,不要覺得別人家孩子早一些日子學會走,而自己家孩子才會爬是一件壞事,其實孩子先學會爬,在爬行的過程中鍛鍊了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腿部肌肉,身體一樣非常健康。
第二,身體協調能力
人在行走的時候,是需要腿、胳膊、腳相互協調,有的孩子因為體質的原因,身體協調能力發育得稍微慢一些,所以學會走路的時間晚一些。而比較早學會走路的孩子,可以説協調能力會更好,但這與智商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第三,性格因素
不同的孩子性格也不一樣,有的孩子天性比較活潑,喜歡錶現,所以只要父母稍加引導就能很快的學會走路。
而還有一種孩子他們性格稍微內向,學習東西謹慎,由於擔心害怕摔倒,學習東西往往時機不到不太敢嘗試。可這也不代表什麼,這些孩子到了時間慢慢就會自己學會走路,與智商並沒有什麼關係。
一般來講,在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學會走路是正常的,不過由於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時間上多少有些出入,這也是正常的。而如果孩子到了一歲半還不會走路,那家長有必要帶孩子去醫院做個檢查。
因此説孩子一歲半之前學會走路,這都屬於正常情況,家長沒必要在乎爭論多一個月還是少一個月,太過於心急並不能讓孩子學會走路,拔苗助長反而會破壞孩子身體正常發育規律,這種事情家長一定不要幹。
孩子學習走路是個水到渠成的事情,到了一定年齡他的身體發育能夠支撐他做一些動作的時候,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完成,所以沒必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相信自己的孩子。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