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補身體,中老年人要注意這些!
進入秋季,大家明顯感覺到晝夜温差逐步加大,有的人忙着“貼秋膘”,有的人則感冒咳嗽老往醫院跑。
那麼,如何做好秋季養生呢?
早睡早起 積蓄能量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律。“秋季養收”是指秋天氣温逐漸下降,人體的陽氣容易受傷,所以秋天要固護自身陽氣,使得精氣內守。
進入秋季,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以適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積極調整睡眠時間,早睡早起,保證睡眠質量。早睡可以順應陽氣之收,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過。同時避免睡覺時受寒,添加被褥,適應節氣的變化。
“貼秋膘”因人而異
入秋後,民間素有貼秋膘的習俗,指的是人們此時開始進補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但實際上並非人人都需要“貼秋膘”,貼秋膘更適合於虛證人羣,對於一些營養過剩人羣,則不適合進補,如肥胖、代謝綜合徵、2型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盲目進補,可能會加重原發病。
對絕大多數人羣來説,秋季可以多吃一些能潤燥養陰的食物,如蜂蜜、甘蔗、梨、百合、銀耳等,常用藥膳有百合銀耳湯和雪梨湯。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薑、葱等。
進補試試清淡“素三寶”
“夏損益,秋進補”,秋天是最適合進補的季節,吃膩了大魚大肉,不妨來試試“素三寶”吧。
萵筍
萵筍肉質細嫩、清香宜人,無論是燉湯、炒菜還是煮火鍋,都很好吃。很多人會丟棄萵筍葉不吃,其實萵筍葉中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B2、C等高出萵筍好幾倍,多吃萵筍葉還能平咳舒氣,適合秋天愛咳嗽的人。
菜花
花菜又名花椰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它質地細嫩,味甘鮮美,易於消化吸收,適宜於中老年人、小孩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它具有解毒、清血管、潤肺降燥、養肺補肝的功效,還能預防呼吸道感染疾病。
秋葵
秋葵有“蔬菜之王”美稱,脆嫩多汁,滑潤不膩,香味獨特。它含有果膠、多糖等營養物質,具有養胃補肝、減肥補鈣的功效;還能降血糖、滋補腎臟,有效緩解秋乏,讓你整天都活力滿滿。
初秋養生,這5件事千萬別做!
01
不要太早晨練
出伏後的初秋時節,温差逐漸加大。有些人四五點鐘就外出晨練,此時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讓早晨本已較高的血壓上升更快,從而增加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02
不要穿短褲背心
出伏後,早晚比較涼快。不要穿短褲背心之類太清涼的衣服,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腳部,這些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03
不要在夜晚開空調
出伏後使用空調要十分注意,儘量不要在夜晚睡覺時開空調,即使要開最好定時,以免半夜時空調的陰氣與外界的寒氣入侵人體內臟、經絡和骨關節,引起感冒、腹瀉、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04
不要睡得很晚
出伏以後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秋乏”。為了緩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點,早睡早起,較之夏季增加1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或者通過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此外,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
晚上11點到凌晨兩三點,是人體的最佳睡眠時間,錯過這個時間段,睡眠質量就會大打折扣。一般晚上10點半就應該上牀睡覺了。
05
不要喝水太少
出伏後,出現高温天氣的次數依舊不少,身體水分大量蒸發,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每天的喝水量應不少於2000到2500毫升,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牀後應喝一杯水,半夜醒來也可適量補點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秋季養生挺關鍵,
一定謹記這幾點!
編輯:vivian
來源江西廣播電視報:精編整理 公益分享 如有版權異議請及時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