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每一位媽媽都不陌生,在孩子出生後沒出院時,醫生就會告訴寶媽,要給孩子補充魚肝油,學名維生素D。這種待遇在維生素家族的其他成員中是不多見的,可見維生素D的重要性。
那麼維生素D到底有什麼作用和功效,又該如何科學進補呢?
一、維生素D的作用和功效
1.發現
17世紀中葉,佝僂病席捲歐洲。很多兒童和女性都出現骨骼畸形、變形等症狀,但當時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
到了19世紀,人們發現城鎮的孩子佝僂病發病率遠高於農村孩子,推測佝僂病有可能和陽光照射有關,並發現魚肝油對治療佝僂病有良好效果。
1918年,英國的梅蘭比爵士證實佝僂病是一種營養缺乏症。但他誤認為是缺乏維生素A所致。1921年,科學家Elmer McCollum通過實驗發現抗擊佝僂病的營養素“另有其人”,將其命名維生素D。
2.功效
維生素D最廣為人知的功效就是對鈣吸收的促進作用,因此,它又有人體“鈣的搬運工”之稱。
維生素D在鈣進入血液,以及鈣在骨的沉積過程中都具有促進作用,因此能夠促進骨骼的生長和鈣化。
隨着人們對維生素D的進一步研究,發現維生素D的功效不止如此。它還可以提高機體鈣、磷的吸收率,調節免疫系統,抗炎,甚至對於心血管系統也具有重要作用。
3.缺乏的危害
人體缺乏維生素D時,會引起小兒佝僂症,嬰兒手足抽搐,成年人及老年人骨質軟化等病症。
此外,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還會增加高血壓、多囊卵巢綜合徵等的風險。
二、關於補充維生素D的誤區
1.食補就夠了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本着“是藥三分毒”、“藥補不如食補”的信念,對很多營養類藥品拒之千里。其實,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營養元素並不能通過食補滿足人體所需。
食物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少,需要進食大量食物才能滿足人體所需。這對於嬰幼兒或者部分成年人顯然是不現實的。
例如一個雞蛋中維生素D的含量是25IU(國際單位),而嬰幼兒每日建議補充量是400IU,需要吃16個雞蛋才夠。別説嬰幼兒,就是成年人也做不到。
2、曬太陽
維生素D有一種非常簡單的獲取方式,就是曬太陽。人體受紫外線的照射後,體內的膽固醇能轉化為維生素D。這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異曲同工之妙。
研究表明,曬太陽時只要露出面部和手臂,每週3次,每次20分鐘就可以提供足量的維生素D。
但它也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防曬霜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北緯42度以北,冬季陽光不足以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另外,玻璃會阻擋紫外線,影響紫外線的吸收。
所以,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也不是全民皆適用。
3.只有嬰兒需要補
就促進鈣的吸收來説,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體都需要維生素D。而孩子在成長髮育過程中,骨骼的生長快,更加需要充足的鈣。因此,很多國家將維生素D的補充年齡規定為青春期18歲。
事實上,很多女性,尤其是孕婦和哺乳期女性,以及老人對鈣的吸收能力弱,也需要補充維生素D。
三、維生素D該怎麼補?
1.按計量補充
維生素D也不是越多越好,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IOM)建議和研究,人體維生素D血漿濃度保持在20ng/ml,但不超過30ng/ml,是比較健康的。
IOM建議,維生素D的平均攝入量,個體從1歲到70歲,每天攝入400IU(國際單位),能夠讓你的血漿維生素D濃度保持16ng/ml。每天攝入600IU,能夠讓血漿維生素D濃度保持在20ng/ml。如果是70歲以上老年人,推薦攝入量是800IU。
2.和鈣一起補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所以維生素D可以和鈣一起補,這樣更加有利於鈣發揮作用。現在很多製劑就是把鈣和維生素D做在一起的複方製劑。
3.終生補
鑑於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人無法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也無法通過曬太陽的方式補足。因此,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就成為各個年齡段都需要的一種方式。
美國兒科學會發現,不僅嬰幼兒容易缺乏VD,大多數兒童與青少年也很缺,所以建議,VD可以一直補到青春期。
尤其是如果生活在高緯度,很少能曬到太陽的地方,要終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