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説它“暖脾胃,固大腸”,還譽“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

不論是那一種養生理論,都十分注重脾胃的健康,現代養生知識認為脾胃是獲取營養的渠道吃進肚子的營養物質都依賴於脾胃、腸道的吸收,而中醫養生文化則認為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可以讓營養物質化生為氣血。所以不論是現代養生知識還是傳統養生文化都十分注重脾胃的健康。

李時珍説它“暖脾胃,固大腸”,還譽“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
而有義務善於滋養脾胃,被李時珍稱作“肉果”,並説它“暖脾胃,固大腸”,它還被古人譽為“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用此物養生尤其善於温暖脾胃而固腸道,醒脾胃之氣而除寒祛濕。

這一物就是肉豆蔻,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肉、實皆似豆蔻而無核,故名肉果”,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著作《別錄》中就把肉豆蔻列為“上品”,並説它“主温中,心腹寒,去臭氣”;其後的《藥性論》補充“主小兒吐逆”、“主宿食不消,痰飲”。

李時珍説它“暖脾胃,固大腸”,還譽“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
《海藥本草》增添了“主心腹之蟲,脾胃虛冷”的養生之功;《日華子本草》還提到肉豆蔻可以“解酒毒”;李時珍對肉豆蔻的養生之功概括為六個字,即“暖脾胃,固大腸”。

而《玉楸藥解》對肉豆蔻很推崇,並記載“調和脾胃,升降清濁,消納水谷,至為妙品”,還提到“善行宿滯,專固大腸”。

此外,因為中醫文化常把脾胃稱之為“中”,比如温中、調中等説法,再就是脾胃在五行屬土,中醫文化也有以五行之名代替五臟之名的習慣,因此把肉豆蔻譽為“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而用肉豆蔻養生的具體益處可以分兩個方面講説。

李時珍説它“暖脾胃,固大腸”,還譽“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
一、用肉豆蔻養生可以温脾胃、固大腸。

肉豆蔻的特點是“辛温而澀,温通而降”,所以能暖脾胃、降濁氣、固大腸、止泄瀉,適合脾胃亞健康而泄瀉的人養生,比如脾胃虛寒而泄的人,肚子喜歡温熱之物、按壓後緩解,並且不愛吃飯,可用肉豆蔻與柯子以及人蔘、白朮、茯苓、甘草搭檔養生,共同健脾養氣,如果寒氣大可以再加乾薑、肉桂以除寒。

如果是脾胃虛弱不愛吃飯,經常肚子裏咕咕有聲的人,可用肉豆蔻搭檔行氣的藥材乳香一起用;如果大便如水,並且肚子咕咕有聲,可用肉豆蔻與辛温散寒的生薑汁搭檔;如果是脾胃虛寒,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便意盎然,而其他時間如常,或者帶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可用肉豆蔻與吳茱萸、補骨脂、五味子搭檔。

如果是經常的大便過於通暢,時日已久,可用肉豆蔻與五味子、煨木香、柯子肉以及吳茱萸搭檔養生,在此的基礎上,如果“陽”不足可以再加炒補骨脂、炮姜炭;如果是宿食積滯的人,可以加雞內金、山楂。

李時珍説它“暖脾胃,固大腸”,還譽“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
二、用肉豆蔻養生可以“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

肉豆蔻的另一個養生特點是氣味辛温能“温中土之陽”,辛香而能“醒脾胃之氣”,可以温脾胃、理脾胃、行氣、除寒祛濕、開胃消食,因此是養脾胃的常用之物,因此李時珍説它是“調中下氣、開胃”之品。

對於寒氣鬱於脾胃或者寒凝氣滯的人,有肚子感覺脹、沒有食慾甚至胃氣逆而嘔等亞健康,可用肉豆蔻與温中行氣的木香、大棗搭檔養生;如果是水濕較多,肚子如鼓而吃不下東西,可用肉豆蔻與温中行氣、去濕氣、運化脾胃的牽牛子、檳榔以及輕粉搭檔。

李時珍説它“暖脾胃,固大腸”,還譽“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
但這幾種東西都有毒,此方法只適合水濕特別多而“腹如鼓”的人,但也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此外,肉豆蔻的消食開胃之功也是功不可沒,常用以與砂仁、山楂搭檔,適合食慾減弱的人養生。

值得一説的是,用肉豆蔻養生不要用太多,煮水喝或者泡水喝用3至9克就好,打成粉末再吃則0.5克至1克。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濕熱而腸道不固、胃熱而脾胃亞健康的人不要用肉豆蔻養生。

脾胃是健康的關鍵,俗話説“不管白貓還是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論是現代養生知識還是傳統養生理念,不論何種方法只要讓我們更加健康就是好方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2 字。

轉載請註明: 李時珍説它“暖脾胃,固大腸”,還譽“温中土之陽,醒脾胃之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