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種植物叫“蒺藜”,渾身長滿刺,農民當成雜草,殊不知藥用價值
在農村,有一句老話,“農村的草藥都是藥”。無論什麼樣的植物都可以治療一些疾病,中草藥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如神農、嘗百草, 李時珍,等。我們農村比較常見的拉拉苗,不起眼,不過是中草藥罷了。然而,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許多中草藥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除了拉拉苗,還有一種植物經常被人忽略。這種植物叫“蒺藜”。很多農村的朋友可能對這種植物很熟悉。它是一種長滿刺的植物,特別是它的果實,有很多刺,就像我們常見的蒼耳一樣。因為這種植物在農村很豐富,很多人認為它是一種雜草,所以看到它就會被清除,但他們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
“蒺藜”的別名:白蒺藜,明詞、旁通、曲任、知航、修瑜、生推。這種植物在中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它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對稱生長,類似紙莎草,但蒺藜的葉子比較硬。它看到太陽就不會羞於捲曲。這種植物屬於薔薇科植物,所以它的枝脈非常發達,可以長達60釐米。除了葉子,它的莖部全是小刺。如果你不能從很遠的地方看到它,當你靠近時,莖部的小刺會被密集地清理掉。此外,它的果實上還有許多小刺。五月到八月會開黃花,九月是它的結果期。蒺藜的果實大小與蒼耳相似,但蒺藜的小刺不規則。
“蒺藜”是我們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在城市的街道上也有。但由於水泥田比較多,其數量相對較少,“蒺藜”是一種非常耐旱的植物,所以在很多礫石和板岩下都能看到這種植物。山東,有很多地方,安徽,江蘇,山西,等。這裏有必要科普一下。雖然“蒺藜”比較常見,但不代表它的數量特別大。只是分佈比較廣,但和種糧不一樣。有些人可以在山坡上或房子的牆下和沙灘上看到“蒺藜”。
“蒺藜”之所以被認為是農村的一種雜草,是因為它很常見,沒有人知道這種植物有什麼用。它能餵羊,但數量不多,而有些“蒺藜”會在農田裏生長,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害,有些“蒺藜”會在地基下生長。它會破壞房子的結構,所以很多人看到它就會扔掉,但不知道它的藥用價值。“蒺藜”主要用於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於頭痛、頭暈、胸脅疼痛、胸悶、癰腫、目赤。在我們農村的民間,沒有西醫,有的人得了風疹。這個村子裏的老人會把蒺藜拿去曬乾,然後治療。確實有效。《聖惠方》記載蒺藜可以治療水腫。《方龍潭家秘》記錄了本海豚疝氣的治療。此外,蒺藜的藥用價值在藥典《千金方》、《唐本草》等中有記載。
蒺藜在中醫中主要是它的果實。蒺藜果實曬乾後,呈菱角狀。當然這種乾果價格也比較高,因為不容易摘到一定量,而且長滿了刺。但成熟期只有9月以後,但蒺藜這種果實在中藥中仍被廣泛應用。然而,
現在是秋天,相信你在農村也能經常看到蒺藜,但是你覺得它是一種常見的雜草,當然也不會和草本植物聯繫在一起。畢竟,我們通常依靠西醫來治病,但是通過了解這樣的植物,我們可以增加我們對中醫的認識,我們可以在野外掌握一門知識。蒺藜也許卑微,但也有它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