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別名馬蘭頭、雞兒腸、魚鰍串等。為菊科馬蘭屬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馬蘭原產於亞洲南部及東部,我國長江流域分佈較廣。馬蘭以其嫩苗、嫩莖葉供食,色綠清香,多用來涼拌或做湯菜,別有一番風味。馬蘭全株皆可入藥,有消食、除濕、清熱解毒、利尿化痰的功效,可治風寒感冒、中耳炎、肝炎、血崩、吐血、慢性支氣管炎、咽喉腫痛、外傷出血等病。嫩莖葉富含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5.4克、脂肪0.6克、總糖6.7克、鈣285毫克、磷106毫克、鐵9.5毫克,胡蘿蔔素3.15毫克、維生素B,0.07毫克、維生素B0.36毫克、維生素B(尼克酸)3.15毫克、維生素C36毫克,其營養價值優於一般蔬菜,而維生素C的含量超過柑桔類水果,多種氨基酸的含量除蛋氨酸外,均超過蘆筍和竹筍。馬蘭是各地人們喜食的野生蔬菜,春、秋季市場上野生馬蘭上市量僅次於薺菜,極具開發價值。目前,上海、北京等地採用分株法或種子播種法開始進行人工栽培。
馬蘭株高30-70釐米,莖直立。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3-10釐米,寬0.8~5釐米,頂端鈍或尖,基部漸狹成具翅的長柄,邊緣有疏粗齒或羽狀淺裂,上部葉小,全緣。頭狀花序直徑約2.5釐米,單生於枝頂排列成疏傘房狀;總苞2-3層,舌狀花1層,舌片淡紫色;簡狀花多數,簡部被短毛。瘦果倒卵狀長圓形,極扁,褐色,上部被腺及短柔毛。花果期5~11月。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3,採收與食用
目前,人工栽培的馬蘭極少,一般都是到野外採摘野生植株。可在每年春天4-5月份,秋季10-11月份到田野、路邊、溝旁採摘野生馬蘭的嫩莖葉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