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我們幾個老同學相邀去小慧家裏做客。王芳因為自己帶娃,所以也把她6歲的兒子叫上了。結果她兒子在小慧家的表現,着實讓人印象深刻。
去到小慧家,王芳的兒子也不叫人,直接就穿鞋踩在小惠剛剛拖過的地板上,留下了幾行黑色的鞋印。這還沒什麼,接着他開始到處翻箱倒櫃,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玩具。後來,小慧的女兒不高興,跟他吵起來。王芳的兒子還搶了玩具,並打了人家。這下子王芳的臉上掛不住了,當眾對兒子一頓劈頭蓋臉的教訓,兒子大哭不已,這次聚會也被搞得氣氛很僵。
在我們周圍,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有些家長的孩子在外面經常被別人説是沒教養。這句話表面上是在説孩子,其實也在打家長的臉。因為肯定是家長平時沒有教好,不然孩子的表現怎麼會這麼差勁呢?
其實各位家長也不必煩惱,如果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做好下面三件事就可以了。
一、出門前給孩子介紹人物背景。
許多家長在帶孩子出門之前,只是準備了孩子的一些用品,沒有在思想上給孩子做好準備。導致到了外面,孩子連對方大人也不叫,或者不知道怎麼稱呼,被人説是沒禮貌。這不能完全怪孩子,因為大人的朋友圈孩子並不在其中,甚至有些孩子還不知道親戚好友的一些稱呼。
所以在出門之前,家長要耐心的跟孩子講一下,待會兒聚會的人物情況,還有如何稱呼。比如要帶孩子去參加幾個老同學的聚會,那麼事先要跟孩子説好大人跟同學的關係,要稱呼同學為叔叔阿姨,他們的孩子如果年齡比較大,那麼也要稱呼對方是哥哥姐姐等等。
二、提醒孩子一些禮儀要點。
大人要根據帶孩子去的場合,來給他們順便傳授一些禮儀要點。比如帶孩子去參加別人的婚宴,那麼要讓孩子穿比較喜慶的衣服,去到那裏要説好聽的話,給別人祝福等等。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每次帶孩子去不同的場合,也是對他們的一種禮儀教育,讓他們熟悉生活中各種場景,他們自然就會越來越熟練地應對,將來在社交方面成長得更快。
三、當孩子現場有失禮表現,過後及時教導。
雖然做足了功課,但難免孩子在現場還是有些失禮的表現。就好像開頭的王芳孩子一樣,家長這個時候的做法就很關鍵了。
有人信奉“人前教子”,所以許多家長,經常在眾目睽睽之下教訓孩子,認為這樣可以給他們留下深刻的教訓。其實從兒童心理學角度講,這種做法對孩子的自尊心傷害很大。孩子那時心情以憤怒、害怕和擔心為主,很少能聽得進去大人的教訓,所以往往是起不到什麼效果,反而傷害了親子關係。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及時把孩子拉到一邊,先簡單的制止他的行為,過後再及時的進行批評教育。比如文章開頭的王芳,當孩子在翻玩具的時候,王芳就應該制止他,把他拉到旁邊進行教育,回家以後再詳細的告訴他其中的不妥,並進行懲罰,這樣就不會出現後來“兩敗俱傷”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