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降臨在一個家庭,通常會給這個家庭帶來很多歡聲笑語,但是有的孩子卻總是“針對”媽媽,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總是會發現孩子格外的調皮,又格外的黏人,離開一會兒都不行。
菲菲的女兒大概有兩歲那麼大,平時菲菲都要去上班,於是孩子就丟給自己的父母幫忙帶着,等到菲菲下班之後才會接手帶一會兒,但是孩子每次跟着菲菲的時候都顯得特別調皮,等到媽媽想要離開去上個廁所或者是喝口水的時候,女兒就會開始大哭,彷彿媽媽不要自己一樣了。但是菲菲的父母平時反映給自己的情況是孩子很乖,不哭不鬧的,平時還能好好跟爺爺奶奶玩,甚至跟爸爸也能乖乖地玩,唯獨對自己這麼調皮這麼黏,菲菲很好奇孩子為什麼是這種狀況呢。後來才知道孩子是想吸引自己的關注,因為孩子一直沒有跟着自己,所以很缺乏安全感,這看着自己回家了才會忍不住黏着自己的。
媽媽可以説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每個孩子都十分愛自己的媽媽,特別是小孩子,是一刻也離不開媽媽。孩子對媽媽向來都是十分黏的,很多孩子跟着媽媽都會動不動就哭,因為他們知道媽媽不會嫌棄自己總是哭,媽媽會縱容自己,很多時候別人告訴媽媽孩子很乖其實是因為孩子們缺乏安全感,他們不敢去挑戰陌生人的底線,這才表現得很乖。當他們看到媽媽的時候,這種不安全的感覺就會瞬間消失。所以每次媽媽出現在自己的面前的時候,孩子們就會飛一般地撲進媽媽的懷裏,他們的這種興奮只對媽媽,甚至連爸爸都不會有這種福利。
孩子安全感的缺乏其實是因為媽媽一次一次的“不辭而別”,也就是媽媽每次出門沒有告訴孩子什麼時候能夠回來。孩子的客體永恆性很差,只要媽媽一走孩子就會覺得媽媽不見了,再也不會回來了。但是媽媽如果每次出門的時候告訴孩子媽媽什麼時候會回來,孩子雖然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是多説幾次孩子的大腦裏就會儲存相應的信息,也就不會有媽媽走了就不會回來的概念了。
兩三歲正是孩子與媽媽建立親密感的時候,這就告訴媽媽每當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不是去教訓他而是給他一個擁抱,讓他感覺到媽媽懷抱的温暖,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停止哭泣。當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要總是去看手機或者接電話。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父母千萬不要覺得一兩次陪伴就能維持孩子的安全感。也就是説,家長只要有時間就應該去陪孩子,不能讓孩子總是一個人玩耍。
父母與孩子之間一定不能少了愛的表達。很多父母羞於説愛孩子,但其實他的心裏是愛孩子的。所以平時多對孩子説愛,這樣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還能讓孩子表達愛的能力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