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一直是人們喜歡的健身運動,是中華流傳千年的文化瑰寶,但現在很多人練太極只注重外形,而忽略了內修,使得練太極等同於體操了,下面就着重講講太極內功的練法。
一 靜練式:可分為卧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種。
1.仰卧式:採取平時睡覺的仰卧姿勢,頭部端正,枕頭略高一些(約25釐米),肩下墊高約3~6釐米,以舒適為宜。兩腿伸直併攏,兩足跟相靠,足尖分開成自然八字形,兩上肢自然伸直,手放於身體兩側,手心向下平貼於牀上,兩眼微閉或微露一線之光。
2.靠式:又分為靠卧式和靠坐式兩種。
(1)靠卧式:即採取平時休息的半卧姿勢,半卧牀上,枕頭要高,背下墊起約35~45釐米,上身成坡形,餘同仰卧式。另一種靠卧姿勢是左腳置於右腳上,壓住解溪穴(在腳彎前正中兩筋間),或右腳在上,以舒適為宜。
(2)靠坐式:即平時在躺椅上的姿勢,要求與靠卧式相同。坡度適宜。運用方便,感覺舒適,臨牀上多采用此式。本式也分壓解溪與不壓解溪兩種。
3.坐式:身體端正,穩坐凳上。兩腿自然分開,寬與肩等。膝關節彎曲成90度角,兩小腿平行垂直於地面,雙腳踏地。凳的高度要適度,頭正直微前傾(有頭頂懸之意),含胸拔背,松肩垂肘,雙手放在兩膝上。如果坐椅子,背和腰不可靠椅背,不可失去放鬆原則
4.站式:是太極內功的基礎功。姿勢與太極拳預備式相似,立式,左腳橫開,腳尖向正前方(不外斜),寬與肩等。頭正直,下頜收斂(頭頂懸之意),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兩手貼於身體兩側,全身關節、肌肉放鬆,兩腿向前凝視。
二 動練式:動練式又分單練式和帶動式。是太極內功的中級鍛鍊階段。
1.站式:與靜練站式相同,凝視後兩眼微合或微露一線之光看會陰。頭緩慢下垂,隨呼氣身體慢慢彎腰下蹲,蹲到兩膝發酸為度,姿勢到此定形,開始吐納練習,吐氣時把氣向下引導,兩手同時自然伸開;納氣時氣向上引到命門,隨吸氣兩手握拳,進行抓閉,抓閉後呼吸稍有停頓。
2.活步站樁(又稱太極看手式):開始先做預備姿勢,頭正直,兩腳橫開一步,含胸拔背,吸氣意貫丹田,此時閉息不呼,兩拳緊握,兩臂拾起,左手在前,左腿同時邁出。兩拳變掌向前按,兩眼看前手的手指,左腳尖着地,十分之七體重在後腿,雙肘略彎,左肘俯於右肘,止步閉氣,待閉氣不能堅持時再呼吸換式。
換式動作:將兩手輕落身體兩側,隨落手同時慢慢呼氣,將氣呼盡後再行吸氣抓閉握拳。抓閉後,與前左右相反作活步站樁。此式可依練功者身體情況規定鍛鍊肘間。本功應在站練式基礎上進行。
3.帶功練拳:在練完靜練、動練、活步站樁基礎功之後,即可開始帶功練拳。要注意交替鍛鍊。正氣不足時,則可重新抓閉充實,待充實後再行帶功練拳。長期堅持帶功練拳可達到高級階段,即活練式。
三 活練式
活練式是太極內功的高級鍛鍊階段,沒有固定姿勢,是無形無相的東西,用則有,不用則無。採用喉頭呼吸法或意識呼吸法,以意行氣,氣通全身。此時可帶功演練整套太極拳。平時也可隨意練習,不必採用固定姿勢,可走路練,説話練,坐車練,即隨心所欲練,不受時間、地點限制。
四 意守
太極內功意守部位和操作方法較其他功法多,依據練功的不同階段、步驟、姿勢和因人因時而異,現分述如下:
1.意守會陰法:本功法所指的會陰就是前後陰之間部位,也稱下丹田。意守這個部位可以迅速排除雜念,使神凝心穩。開始兩眼平視,向正中處視為一線,先將視野放到最遠處,尋找一個目標,如山川、日月、星辰、花朵、勝景等,待神凝後,將所採之景物收回離眼底0.4米左右,停止凝視,待凝視幾分鐘後,由於雙眼凝視所採之景物會變模糊不清,也有的單景色會變得成重影或變成一個白色氣團,所以過去傳授此段功時叫氣霧(物),待凝視中出現模糊不清的景物或氣霧(物)時頭慢慢低下,眼看會陰,此步要與內視合一,以意下達會陰,意氣同行,守住會陰穴。
2.意守湧泉法:以意領氣,從會陰慢慢經過大腿膝關節小、足踝部最後達到湧泉(足心),領氣要緩慢進行,不可過急過快。初練時呼吸不深長,氣不能隨意念同時達意守部位時,可不呼吸,任其自然,此即“氣斷意不斷”。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意氣自然合一。又因氣從會陰到達湧泉走的是一條線,故此又稱“連線意守法”。
3.意守命門法:這是最關鍵一環。以意守命門為主,以氣聯絡其他部位,循環不止,故又稱“循環意守法”。練功開始,以意領氣,從湧泉開始配合吸氣,引氣經足踝、小腿、膝關節、大腿,最後到達會陰合而為一,再從會陰引氣到後丹田(即命門)。引氣到命門後要停頓,意守命門的時間長短以體質、功夫深淺決定。停頓後再以意領氣從命門開始返回,經會陰後分兩條線經大腿、小腿、足踝達到湧泉。如此週而復始地進行,久而久之命門即可達到充實。姿勢可配合站式、坐式兩種。注意氣的運用要緩慢、均勻、無聲、無息,不可過急過快,不可用力。
4.意守關元法:關元就是通稱的前丹田,但不同於其他功法(關元在肚臍下10釐米小腹的中央部位)。此法練熟後可達到氣貫丹田,氣衝帶脈的功夫。方法:以意領氣,從命門開始分兩線衝向關元,稍有停頓,即進行意守。配合呼吸,反覆進行,鍛鍊日久,前後貫通,在腰的周圍仍有一條帶子縛住,也就是帶脈部位,練到這一步,可達到帶脈充實。在此基礎上只要稍用意引導,結合呼吸便可產生鼓盪氣。
5.命門湧泉連線意守法:此法多用於治療疾病,開始可採取卧式、靠式或坐式,配合深呼吸,以意領氣。把氣從命門下引導到會陰,由會陰分兩條線經兩大腿、膝關節、小腿、足踝到湧泉,然後再吸氣,以意引氣。把氣從湧泉經原路線返回,再配合呼氣,以意下達湧泉,如此週而復始進行。
五 呼吸。可分以下幾種形式。
1.自然呼吸法:用於初級階段,或者是練功開始的前幾分鐘。取平時緩慢的自然呼吸,逐漸用意引導把胸式呼吸改變為腹式呼吸,不停頓,不默唸,要求均勻、細長、緩慢。
2.導引運氣法:用於第二階段。練功開始,口對會陰方向細長吐氣,隨着吐氣身體慢慢下降,降到兩膝發酸為度。用意引導氣由會陰降到大腿、膝關節、小腿;足心;吸氣時由足心再返回會陰,週而復始,令氣運行。
3.抓閉呼吸法:運用於中級階段,練完導引運氣法後可接練本法。這種呼吸法從操作過程來講也可稱之謂吸、貼、抓、閉呼吸練功法。採取站式,在練完導引運氣法後,吐氣時把氣引導到足心,呼吸停頓,停頓後吸氣,引氣上行經兩小腿、關節、大腿、會陰、尾閭、命門;隨呼氣的同時,兩手用力緊握(握拳),兩腳十趾扣地不放,舌尖輕貼於上齒與齒齦之間,緊縮肛門並上提,呼氣到不能再吸(飽和)為止,然後停頓(閉住)停頓後隨呼氣再將氣慢慢順原路線回到足心。手指、腳趾放鬆,隨後全身放鬆,如此週而復始進行。本呼吸法是一種內呼吸法,不介意口鼻呼吸。又因這種呼吸法較猛烈,抓閉鍛鍊時間不宜過長。抓閉停頓時間也要隨着鍛鍊的時間加長而延長
4.內轉呼吸法:本呼吸法就是把納入之氣用意引到腰部腹部,使中丹田(前丹田與後丹田之間)充實後再引氣圍繞臍的周圍轉圈。先從裏圈開始由右向左,順時針方向外轉圈共計轉36圈。先從裏圈開始由右向左,順時針方向外轉圈,共計轉36圈;然後再從左向右,逆時針方向由外向裏轉圈, 共計轉24圈。
5.沉氣呼嘆法:用於治療,也用於氣功的預備功。它不是太極內功原有的呼吸法,適用於初練者和體弱者,尤其對高血壓、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失眠等患者最為適宜。姿勢可隨意,平坐、靠坐、靠卧、仰卧、站式均可,以靠坐、靠卧最適宜。練功時全身放鬆,以意配合呼氣,不用注意吸氣、呼氣,開始以意引導,氣由命門下降,降到會陰、大腿、小腿、湧泉,久可感到呼氣時氣由命門下沉到足心,並能產生一股熱流。但注意,此法強調不管吸氣,只注意呼氣,任其自然。
六 收功法
比較簡單、隨意,用於治療,可以逐漸停止意守,兩眼慢慢睜開,兩手相搓發熱後撫摸面部,活動肢體,開始散步;如練整套太極內功時,不拘哪一個姿勢,均以意收功,身體直立,以意使氣下沉到足心,然後活動肢體,散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