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女人,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註定你已經不是從前的你了。
你會為了孩子患得患失,最明顯的體現是:此後在工作和帶娃之間,你永遠會為如何平衡而絞盡腦汁。
教育學家強調説孩子從出生到三歲前,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安全感,這關係到孩子是否能有健康的精神內核。
為此,一個媽媽在孩子出生後就辭職,當全職媽媽多年,為的就是陪伴孩子,給孩子建立安全感。但當她因為孩子頻繁鬧情緒而諮詢教育專家,被説出“孩子可能是安全感不足”時,她崩潰了。
還有個媽媽,休完產假就返回職場上班。因為工作忙,她總是愧疚自己給孩子的不多,想着當年要是能辭職帶娃就好了。當她描述孩子目前的種種表現,我認為孩子安全感不差時,她驚喜連連。
可見,孩子的安全感跟寶媽是否全職在家照顧並沒有直接聯繫。
那麼,是什麼決定着孩子的安全感呢?
孩子的安全感最早來自於當他是嬰兒時,主要照料者和他的關係,以及對他需求的回應。當嬰兒被很好地照顧,因為不舒服等各種原因哭鬧時,有照料者及時給予安撫和緩解,那麼嬰兒會覺得這個世界給自己的感覺是舒適的、安全的,當自己有不舒服時,會有人幫忙解決,自己也是安全的。這就是最初的安全感。
安全感的形成關鍵期在三歲前,三到六歲時期也不可小覷。
這個時候,父母如果情緒穩定,家庭氛圍平和温馨、孩子的合理需求能得到及時滿足,生活規律,孩子能預料到接下來要做什麼事,都有助於安全感的形成。
文章開頭當了全職太太的媽媽,如果心裏總是焦慮,情緒不穩動輒對孩子發火,即便陪在身邊也不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
而由家人帶着的孩子,如果主要照料者十分愛孩子,情緒也穩定平和,孩子就算跟媽媽在一起時間不長,也同樣能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為什麼這麼重要?
那些缺乏自信的人,如果追溯原因,無一不是因為幼年時缺乏安全感所致。因為家長沒能給夠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導致孩子對這個世界不信任,對自己的能力不信任,從而無法自如地探索,做事情沒有信心。成人後,在感情、工作、生活中也往往不自信,要麼覺得自己不配得,要麼覺得沒有一個人是可靠的。
為此他們會討好、會委曲求全、會因此壓抑自己,會焦慮,出現很多精神層面的問題。
不是還有那句話麼,“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福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決定童年底色的,就是安全感是否充足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
黏人的孩子安全感不足。他們會時時刻刻纏着父母或者主要照料者(奶奶或者外婆),一步也不讓離開。如果大人離開去做事情,找不到大人的孩子就會驚慌失措,或者哇哇大哭。
原因是,孩子黏人是因為他感受到主要照料者的疏離情緒,害怕大人把他丟下不管,才會時時刻刻黏在大人身邊,以確保自己是安全的。
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是自在的,平和的。只要知道大人在附近,他就可以自在地玩耍,只用時不時確認一下家長還在就行了。而不是時刻纏在大人身邊。
當孩子安全感不足時,該如何彌補?
提高陪伴質量。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他積極關注;父母保持情緒穩定,不給孩子意料之外的反應(比如突然大發雷霆等),制定的規則要穩定,不要朝令夕改。
【你家孩子安全感充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