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鮮是發物,多吃易上火?這樣搭配,補脾胃、温腎陽,清熱不傷身!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健康

 

“借錢吃海鮮,不算不會過!”這句話其實道出了海鮮的補益之道。

有很多海鮮都富含營養,如果我們用正確的方法吃,就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要是補不對,也可能會有大問題。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1大黃魚:補脾胃

大黃魚是一種補益海鮮。它的營養滋補作用很強,以前經常用於眩暈和血虛的食補方。大部分魚類都是補脾胃,而大黃魚不僅能補脾胃,還能補腎。

但是單吃大黃魚過於滋膩,多吃容易瘀而化火,同時易引發內熱和外熱。所以我們可以搭配青蛤、豆腐,青蛤味甘、性寒涼,具有化濕、化痰的功效;加上豆腐清熱,能清腸胃,可以緩解大黃魚引起的內熱。

2蝦:通督生陽

無論是河蝦還是海蝦,都有通督壯陽的功效。但是對蝦質地燥濕,容易導致火旺,多吃可能傷胃,引起胃病。

所以吃蝦還需要和一樣食材搭配,那就是大白菜。中醫認為,白菜能開胃、生津,性平,跟對蝦是絕配。

3殼類:温陽、清肝

殼類食材,比如海螺、麻蛤等,大部分殼類都是偏涼的。

但麻蛤例外,它偏温,可以温腎陽,適合與寒涼的黃瓜搭配;而海螺性質寒涼,有益於清肝、養肝、明目,與温陽的葱白搭配更加合適。

除了海鮮,平時我們還可以用2個穴位來平補脾、胃、腎。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的中點。在餐後15分鐘用手掌輕輕按揉中脘穴,每次3分鐘,可以保養脾胃、緩解脹氣、幫助消化。

腎腧穴

沿着肚臍平移到背後正中,在第二腰椎棘突處的兩側,約1.5寸的地方就是腎腧穴。用手掌輕輕來回摩擦,感到温熱即可,每天早晚兩次,有補益腎氣、生髮陽氣的作用。

今日小結

海鮮一直是餐桌上的滋補佳品,不僅味道好,營養也豐富。不過海鮮大多為生熱的發物,適宜和其他食材搭配食用,還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我是大醫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