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在和其他人聊天時,總喜歡揭孩子的短,例如孩子昨天尿牀了,孩子以前學習成績很好,現在每次考試都不及格,等等。
在父母眼裏,或許並沒有什麼惡意,只是單純地以孩子的情況作為談資,或許是想顯得謙虛一點,但這些話落在孩子耳中,卻很可能是一種“隱形”的羞辱。
-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同事小美性格温柔,長得也很漂亮,但一直沒什麼自信。
其實上學時候的小美活潑開朗,學習成績在年級裏也名列前茅,在學校還擔任着班幹部和播音員,是讓很多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小孩。
但當其他人在小美的媽媽面前誇小美如何優秀,或向小美媽媽請教她是如何教養小美時,小美媽媽卻總是各種揭小美的短,説小美在家其實很懶,週末要睡到中午才起牀,自己的房間也從來不收拾,亂的像豬窩一樣,等等。
這讓小美感到很沒面子,再也不願和媽媽一起出去了。而小美的性格,也慢慢地不像以前那麼活潑了,開始畏畏縮縮的,學習成績也沒以前那麼好了。
考大學的時候,小美只考了個普通的二本,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她聽到媽媽跟小區其他人的抱怨:這孩子,連個好大學都考不上,以前還虧得你們説她學習好,女孩子大了心事就多了……
其實,小美媽媽不知道,小美之所以變成這樣,都拜她所賜。
父母經常當着別人的面揭孩子的短,一方面會讓孩子沒面子,甚至是惱羞成怒,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像父母説的那樣,是一個很差勁的人,從而真變得越來越差,這是典型的自證預言。
父母以揭短的方式,為孩子設定了某種負向的頻率,無形當中影響着孩子實現這種設定,成為差勁平庸的人。
如果孩子真的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好,父母可以在私下裏與孩子好好談談,而不是當着眾人的面去説孩子的不對,揭孩子的短。
因為孩子也很在乎自己的面子,需要父母去維護,這能夠極大地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更加勇敢地應對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困難。
- 即使感到難堪時,也請站在孩子身邊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説過一句話:“人性最深層次的需求,是渴望他人的肯定與讚美。”
有一位媽媽,參加兒子學校裏組織的活動,每個班級都有節目表演,她也很期待兒子表演的節目。
但演出的時候,兒子穿的演出服掉了下來,把正在走路的兒子絆了一下摔倒了,兒子懵懵地站起來不知所措,直接影響到了整個班級的表演。
媽媽覺得有些尷尬,也很抱歉。
但媽媽沒有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批評兒子,而是説媽媽一直看着你在台上,你摔倒了也沒哭很勇敢。如果以後遇到這樣的事,你肯定能迅速跟上其他小夥伴,妥善應對這種突發情況。
後來這個男孩成為了一位優秀的話劇演員。無論在舞台上出現什麼樣的突發情況,他都能快速妥善應對,挽回局面。
如果這位媽媽當時指責兒子,或當眾説兒子反應慢揭孩子的短,那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大,可能孩子以後再也沒有勇氣登台表演了。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只能由父母帶給他們,父母的認可、肯定、欣賞和鼓勵,是孩子前進路上最堅實的依靠。
- 讓孩子感到被愛和信任
教育家斯賓塞曾説:“當孩子感受到了被愛、被信任,奇蹟就會出現在我們面前。”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完美的,孩子更是這樣。每個孩子都需要不斷成長的過程和時間。
意大利有一個男孩,他唱的歌經常被老師嘲諷,説他的聲音像風吹百葉窗一樣難聽,這讓他非常沮喪。
回到家後,媽媽卻微笑着對他説:“你有音樂的才能,我從你每天的進步上就知道。”後來這個男孩成為了一位知名的歌劇歌唱家,他就是恩瑞哥·卡羅素。
懂得孩子的內心需求,瞭解孩子的不足,用心保護孩子的自尊,陪伴孩子不斷成長,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
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是父母最大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