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藝:孩子愛做鬼臉,當心患上抽動症
人物簡介:劉昌藝,主任醫師,東城中醫醫院兒科特聘專家,世界醫藥研究中心研究員。出生於中醫世家,為“京城小兒王”劉弼臣之子,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臨牀工作二十餘年,擅長治療兒科各種疑難病症,如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徵、哮喘、腎炎、心肌炎、重症肌無力等疾病。
疫情期間,中小學生迎來了的居家學習生活。最近,小王的家長髮現,孩子上網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常發脾氣,有時嘴裏還會冒出幾句髒話。“起初只是覺得孩子太不習慣這種學習方式,但幾周過去了,孩子情況不僅未見好轉,還添了愛做鬼臉的毛病。”小王的異常表現引起了家長的警惕,立即帶着他來到了劉昌藝的診室。
“孩子出現搖頭聳肩、擠眉弄眼、喉鳴喊叫等刻板動作,或許並非淘氣調皮,可能患上了不受主觀控制的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徵。”劉昌藝説,該病多發於5至12歲的兒童,一般男孩多於女孩,症狀多、病程長、難治癒是抽動症的特點。“若不及早積極治療,症狀可能會一直延續至中老年時期。”
劉昌藝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京城小兒王”劉弼臣,他首創中醫兒科調肺學派,認為肺為五臟之華蓋,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肺臟受邪後又容易引起其他臟腑的病變。劉昌藝跟隨父親學習二十餘年,襄診抄方,耳濡目染,將“調肺”的治療思想繼承併發揚,他認為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徵屬於肝風症,因肺經有痰、肝經有風、肝陽上亢所致,想要緩解治癒病症需從肝肺論治。
結合父親的調肺理論和自己四十餘年的臨牀經驗,劉昌藝常以疏風宣肺、利咽通竅的辛夷、蒼耳子、元參、板藍根、山豆根為基礎方,再結合患者的臨牀表現進行靈活加減。由於患者多為兒童,劉昌藝還在藥方中添加味道甘甜的甜葉菊,不僅能幫助孩子更易接受中藥湯劑的口感,還能起到生津止渴、降壓減脂的功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治療,小王的抽動症有所好轉,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提升。“中醫藥對治療小兒抽動症的效果不錯,但一定要堅持治療,一般來看,療程要持續半年至一年。”由於調肺學派講究預防為先,食療和護理是極佳的治療手段,而小兒抽動症的發病與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以及精神過敏有關,所以劉昌藝特意囑咐患者在飲食、生活、學習等方面注意,避免病情反覆。
患者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着涼感冒。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忌大魚大肉、生蒜洋葱等發物,還要和碳酸飲料、膨化食品説“不”。劉昌藝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多學習壓力,避免“棍棒”教育,讓孩子少玩手機、少打遊戲,適量參與户外運動。
來源:北京晚報 | 實習記者 何蕊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