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個角色,是整個家庭的靈魂人物,夫妻關係的穩定,家庭氛圍的還壞,孩子的成長方向,都決定於媽媽的性格和素養,我們不否認男性也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大多數中國家庭,女性承擔的比重明顯還是比男性多得多。
基於媽媽在家庭中扮演這麼多的角色,有4種媽媽是很容易陷入窘迫的困境的,一方面容易被老公看不起,另一方面,還可能遭到孩子的嫌棄。
很多媽媽由於周旋於老公和孩子之間,家庭中各種大事小情分散了太多精力,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精心打扮自己,有了娃以後,對婚姻鬆懈,不健身不運動,也不注意飲食節制,身形走樣,穿衣服也不講究。
不注意自身形象的媽媽,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不好,老公會覺得很沒面子,孩子也覺得媽媽邋遢,不上進,會影響孩子對待生活的態度,使孩子也變得懶散、頹廢。
全職媽媽最嚴重的問題,莫過於接觸層面狹窄,與社會嚴重脱節,跟不上時代發展節奏,與老公和孩子交流就會出現“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等不搭界的情況,久而久之,夫妻倆共同話題減少,影響夫妻感情,媽媽也難以進入孩子的世界,不瞭解孩子的心理動態,親子關係變得疏遠陌生。
女性天生敏感細膩,情感豐富,情緒不如男性穩定,這使得很多媽媽對待老公和孩子不隨心意的舉動,很難控制情緒,常常發飆。
我們都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粗暴教育,一點不亞於棍棒教育的危害,孩子的安全感被破壞,長期下去,心裏會埋下仇恨的種子,到了青春期,就會以叛逆跋扈的方式發泄出來。
對家庭投入的情感不夠,與家人的情感連接不緊密,不親近,自然與孩子老公的關係緊張。
有的媽媽一心撲在工作上,急於賺錢,把孩子扔給自己媽媽或婆婆撫養,跟孩子接觸機會太少,把孩子對母親的依戀硬生生消磨殆盡,導致孩子跟自己不親近,長大後跟媽媽相處也總像陌生人一樣,好像永遠隔着一條鴻溝。
老公看到這樣的媽媽,也會覺得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夫妻感情容易出現危機。
美國心理學家卡瑞爾·麥克布萊德的著作《母愛的羈絆》中,闡述了母親對孩子的成長往往具有導向性作用。
而且對女孩來説,媽媽的作用比對男孩要深遠得多。
男孩由於與生俱來的原始基因效應,一旦媽媽開始嘮叨、指責、謾罵,男孩就會開啓“屏蔽”模式,從心靈上遠離媽媽。
女孩則不同,女兒成長的模板就是媽媽的樣子,她會依據媽媽的要求塑造自己,媽媽自身的問題,極容易傳遞到女兒身上,實現代際傳遞。而且媽媽習慣把女兒作為自己的“衍生品”,對女兒的控制慾更強,更為嚴苛。
“上帝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於是創造了母親。”作為媽媽,雖然育兒之路充滿艱辛苦澀,還是要認清自己的責任,時刻提醒自己肩頭的使命,對自己嚴格要求。
有句話説得好:育兒即育己,養育一個孩子不是為了傳宗接代,也不是為了養兒防老,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與君共勉!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