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裏的這些常見香料 你若用得好,它就是良藥!

【來源:浙江醫院】

商報記者 陳敏娜 通訊員 路晨雯

中式烹飪中,香料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葱、姜、八角、桂皮、小茴香、黑白胡椒、陳皮、丁香、豆蔻……每一味香料,都可以適時地為中餐增色添味。

不過你知道嗎?有些香料在中醫眼中,還是一味好藥,就看如何使用。

浙江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楊敏春説,我們平常見到的這些廚房香料,大部分屬於中醫中的温裏藥、理氣藥、化濕藥、解表藥。

温裏藥,可温裏驅寒,治療裏寒證,大小茴香、丁香就屬於這一類。大茴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八角,其性辛温、可理氣止痛,温中散寒。小茴香,性味辛温,適量服用對人體具有温腎散寒,和胃理氣的作用,是治療疝氣、小腹冷痛、腎虛腰痛、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的藥物,還可以治療婦女因風受涼等原因造成的痛經以及對婦女寒濕氣滯引起的子宮虛寒、腰背冷痛、肚腹脹滿等有很好的效果。丁香,辛温、香氣濃烈可温腎助陽,温中止吐。

理氣藥,可梳理氣機,治療氣滯或氣逆證,陳皮就屬於理氣藥。陳皮性辛、苦、温,歸脾、肺經,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化濕藥,性偏温燥,可以化濕運脾,代表如豆蔻。豆蔻,味辛、性温,歸肺、脾、腎經,具有化食消痞、行氣温中、開胃消食的功能,可用於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温濕初起、胸悶不飢、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

解表藥,可發散表邪,解除表證,葱和姜屬於解表藥。生薑味辛,性微温,歸肺、脾、胃經,生薑的主要功效是解表散寒、温中止嘔、化痰止咳。大葱性温、味辛,歸於肺、胃經,用以祛風發表、通陽發汗。

“香料富含揮發油,用作藥時,一般用開水泡服或用水煎服,泡製或煎煮時間不宜過久。”楊敏春介紹,葱、姜煮水可用於風寒初起時,陳皮泡水可理氣燥濕,豆蔻、丁香煎服可化濕,也可用於治療口臭。

除了水煎服外,部分香料也可外用,如小茴香、沉香、丁香、肉桂等除了水煎服,還可研末製成香袋懸掛薰香,可寧心安神定志,用於失眠,心煩的患者。

“雖然香料也可入藥,但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一人一方,因此建議向中醫諮詢後,由中醫來開方使用,不建議自行主張服用甚至亂用,以免傷身。”楊敏春還強調,香料多性質辛温,胃腑病症屬於熱證者不宜服用,陰虛火旺血燥者慎用。此外,孕婦不宜使用這些香料。另外,香料應存放在密閉容器內,避免陽光直射,保持乾燥通風。若出現受潮、蟲蛀、發黴、超過保質期等情況則不能再使用。

2022年6月4日 《每日商報》 5版 養生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0 字。

轉載請註明: 廚房裏的這些常見香料 你若用得好,它就是良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