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長大後有什麼樣的性格,取決於小時候父母在這張白紙上畫了什麼圖案。
不好的家庭教育,可能會讓孩子時時刻刻,甚至長大後都處於陰影之中,在陰影中生活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缺乏自信心、膽小、自卑的特點。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好壞,大都來自於父母的教育和影響。
在現在的社會中不乏一些自卑的孩子,他們總是貶低自己,從而讓好的機會輕易在自己眼前溜走。
因此,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應該及時關注他們是否有自卑心理。
孩子的這些行為,代表他自卑了!1、在人前不敢説話
很多人把孩子不敢在人前表達看作是害羞的表現,害羞確實是一方面原因,但家長們也不能忽視自卑帶來的影響。
如果孩子總是不愛表達,家長們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是因為對自己不夠自信而不願意説話。
2、害怕自己做決定
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很多事情都是由家長決定的,但是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之後,就需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了。
如果孩子這時還是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問大人,可能是孩子的自卑心理造成的。
家長們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自卑1、不做比較
很多孩子應該都有過被迫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的心理陰影,家長們可能覺得孩子在比較中才有進步,但過多的比較也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會在一次次的比較中不斷否定自己,最後就會認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
家長們教育孩子時應該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經常對孩子進行責罵,或者拿優秀的孩子和他進行比較。
如果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的不好,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幫助孩子一起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
如果孩子取得了好的成績,也應該予以相應的獎勵。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對自己更有自信心,做任何事情都會有敢拼、敢闖的勁。
2、尊重孩子的選擇
有些家長在孩子面臨選擇時,總是代替他們選擇,例如:報興趣班、買衣服、文理分科、擇偶等等,導致孩子在許多事情面前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做什麼都想問問家長的想法。
事實上,家長不應該總以“過來人”的身份覺得自己做出的選擇一定更好,秉承着“為孩子好”的心態一步步扼殺孩子的獨立性。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創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總是“被選擇”,那在以後的工作中也很難有自己獨特的觀點。
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擁有自己做決定的權力,即便孩子的選擇不夠正確,對他們來説,“試錯”也是提升自己的過程。
3、停止暴躁發脾氣
不會好好説話的父母,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當孩子充滿好奇和求知的慾望萌芽時,最怕遇到一個沒耐心暴躁的媽媽。
當孩子問這是為什麼呀?
那是為什麼的時候,從媽媽嘴巴里換來的不是肯定和讚揚,反之是不耐煩和制止。
孩子的求知慾到不到滿足,也就等於失去探索世界的慾望,慢慢你會發現,在暴躁發脾氣的家庭裏,註定會養出一個性格缺陷,內向自卑、不善言談,拒絕交往的孩子。
因為孩子成長中沒有被表揚和讚美過,體會不到自我的價值,在人羣中總覺着自己比別人低一等。
自卑的萌芽在幼年時期,就被暴躁愛發脾氣的家長深深的種下,孩子每天接受的陽光、雨露都是指責和嫌棄,想讓孩子內心長成參天大樹,肯定是不可能的,一份付出一分收穫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任何孩子的性格都不是生來就有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後天父母的教育。
其實,孩子有自卑心理並不是件可怕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當家長們發現孩子的自卑之後,要及時找到孩子自卑的原因並積極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