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散步、穿襪睡覺好養生”,錯6個錯誤習慣,你中了幾個
人們常常會為了身體健康而培養許多生活習慣,但是日本知名的醫學博士就指出,許多看似健康的生活習慣包含飯後散散步、睡覺穿襪子等等在內,日常生活中至少有六種錯誤的身體保健法,正在不知不覺中戕害身體!
有些人為了身體健康,以訛傳訛流行了六種生活習慣,其實可能是「挖東牆、補西牆」,不但無益健康更會傷身。
錯誤習慣一:飯後出門散散步
雖然很多人可能自小都有受到學校教育,説飯後馬上進行劇烈運動會造成胃下垂,但是提到輕度運動,多數人都會在吃太飽之後,打算散散步、上下樓時改用走樓梯等方式運動回家,認為這樣子可以多消耗一點卡路里,或許就不會發胖。
但其實飯後一小時內若能完全靜養,對身體其實才是最好的。腸胃在飯後需要一定量的血液來大量蠕動,並且分泌消化液來代謝,讓絨毛組織可以吸收養分。
而這時如果運動的話,會讓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手、腿的肌肉中,使得腸胃無法正常發揮消化機能,不但消化速度會減緩,腸胃也容易過勞。
因此建議,飯後的一個小時內(最少也要間隔30分鐘以上),儘量都保持坐姿或躺姿休息,而日本腸科權威醫生也表示,如果飯後真的想運動,可以深呼吸配合腹肌出力,進行收腹運動(Draw-in)較佳。
錯誤習慣二:睡覺時穿襪子
許多有手腳冰冷的人,到了冬天都會穿着襪子睡覺,有時寒流一來還會多穿兩層,弄得整隻腳掌厚厚一層,想説這樣就能避免體熱從肢體末稍散失,也能睡個暖洋洋的好覺。
雖然襪子穿在腳上不會讓人有太明顯的感覺,但是在睡眠期間仍會持續壓迫到腳底的血液循環,讓腳掌內的血液流通變得不順暢。此外,就算穿了厚襪子,或是好幾層來保暖,都只能讓體表温度保持温暖,並不能加熱深層體温。所以,睡覺時穿着襪子反而只會讓手腳血液循環更差,冰冷的狀況也更加嚴重而已。
錯誤習慣三:週末晚起牀
很多人為了償還平日累積的睡眠債,會選擇在假日儘量睡到越晚越好,晚上也會放縱地熬夜,往往醒來後都已經時過中午了。其實,償還睡眠債的關鍵,其實是在早睡而不是晚起。
睡眠研究專家也指出,人體按照生理時鐘規律運行,會在前一天早上接觸到陽光後重整生理時鐘,隨着時間過去,在晚間六點左右開始逐漸大量分泌具有安眠減壓作用的褪黑激素。
而網上也有流傳説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之間的睡眠最重要,其實所言不假。因為以正常的生理時鐘來計算,褪黑激素的分泌高峯期恰好落在此區間,若是此時身處睡眠狀態,身體的免疫細胞就會大幅活化,免疫系統就能高效運作。而熬夜晚睡,反而會讓身體錯過了這最重要的免疫排毒時機。
此外,就算早上仍處於睡眠狀態,只要居室內有對外窗,視神經還是會隔着眼皮接觸到微量的陽光,生理時鐘也會慢慢重置,所以白天的睡眠效果,比起夜晚還是天差地遠。
錯誤習慣四:難過時忍住不哭
小時候我們總是想哭就哭,任由情緒大肆解放,長大成人之後卻會開始忍耐,許多人幾乎不太哭泣,反而是以憤怒、沮喪來取代。不論是感動或是悲傷時,我們只要流出眼淚,就能幫助腎上腺消除部分壓力。
由於眼淚內含有腎上腺所分泌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保持良好的哭泣習慣,不要忍耐不哭的話,反而可以讓腎上腺更無壓力的運作,也能分泌出護骨質、護血管的回春荷爾蒙DHEA。
錯誤習慣五:在棉被下多蓋一層薄被
最近冬季期間,許多人都會為了保暖,在棉被底下多添一層薄被,而這些薄被大多是毛料材質,表面也較為粗糙。
但不論是把薄被墊在身下、蓋在身上,只要是放在被窩裏頭,都有可能會影響睡眠質量。這是因為人體要進入深層睡眠時,需要大量散出體熱,而鋪在被單裏的薄被若是屬於毛絨材質,不但會讓體熱難以徹底散出、更會持續刺激我們敏感的肌膚。
雖然並不一定會因為薄被的質地而在半夜醒來,但是已有研究證實,睡覺時被窩裏加蓋薄被,確實會延緩人們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因此若想要達到保暖功效,就把薄被加蓋在棉被的外側吧!
錯誤習慣六:天天掏耳朵
現代人由於使用耳機、移動電話的時間越來越長,時不時就會覺得耳內搔癢難耐,恨不得馬上拿出棉花棒來掏個乾淨,覺得會讓聽覺更加清晰。但是相信大家也都聽過耳鼻喉科醫生們説過,人體機制會自然排出耳垢,若是真的奇癢難止,與其掏耳朵更不如就醫徹底檢查。
由於多數人掏耳朵時會追求爽快感,常常會大力且長時間的掏刷,容易造成耳朵內壁磨破皮,而且如果掏得過深、器具使用不當,更有可能傷及鼓膜,引發外耳或中耳發炎。
如果真的戒不掉掏耳朵的習慣,也提醒大家,儘量以一週一次為限,每次掏刷的時後都輕柔、慢慢地進行,才能避免耳朵受傷。
以下將六點整理如下,供大家簡易參考:
錯誤習慣 VS 正確習慣
飯後出門散步助消化 VS 飯後一小時內應休息
睡覺時穿襪子可保暖 VS 睡覺時不穿襪子才能讓腳掌血循順暢
週末晚起牀可補眠 VS 前一天晚上早睡才能補眠
難過時該忍住不哭來抗壓 VS 難過時哭泣更減壓、長壽
棉被下多蓋一層薄被可保暖 VS 薄被蓋在棉被外才不影響睡眠
天天掏耳朵對聽力好 VS 儘量別掏,要掏就要儘量輕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