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去年入職的文職人員。決定考文職時,我還是一名在職寶媽,每天上班、帶娃、整理家務,學習時間被擠佔得所剩無幾。每天晚上學習的時候,只能開一盞不太亮的枱燈,不敢有太大的動作,生怕驚醒了身邊好不容易哄睡着的孩子。説實話,備考途中無數次想過放棄,但我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付出終有回報,是堅持,讓我打開了“孔雀藍”的夢想鑰匙。
入職後,還沒等喜悦消退,一張培訓通知書將我送進了陸軍軍事交通學院,為期一個半月的封閉集訓開始了。筆挺的軍裝、整齊的隊列、嘹亮的口號,這一切對我而言都很新奇。可話説回來,荊條編小籃,看着容易做着難。真正的訓練是凌晨5點等着掐線的被褥;是不能有雜物的櫃子;是睡眼朦朧的早操;是上氣不接下氣的3公里。
我一度懷疑自己能不能挺下來,思來想去,只有笨鳥先飛。我每天比大家早起一會,晚上再加練一個3公里,舉着已經麻木的胳膊練習敬禮。經過這些磨礪,我最終以筆試滿分、體能測試全優的成績,榮獲了優秀學員。一身迷彩穿在身上,也更加安穩和踏實了。
培訓結束後,我開玩笑對愛人説,在你的母校,我贏得這個開門紅,還真是緣分啊。玩笑背後,我深深知道,是堅持給了我成就夢想的決心和動力。
工作中,還有一個人,同樣讓我領略到堅持的魅力。他是我們幹休所的一位老首長、原西藏軍區總醫院檢驗科主任崔培文。1959年,剛剛從第三軍醫大學畢業的崔主任和愛人毅然進藏,參加原西藏軍區總醫院的建設。夫妻倆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但現實遠比他們想象得更加艱難,從平原到海拔4000米,除了身體的不適,還要克服物資的匱乏,夫妻倆常常因為一口菜相互推讓。3年後,大兒子出生,夫妻倆根本沒時間照顧,只能把孩子寄養在瀋陽的親戚家。他們最高興的就是收到瀋陽的來信,信中記錄着孩子成長的點滴:翻身了,會爬了,牙齒長出來了,能走路了......在那個車馬慢的年代,他們只能靠想象陪伴孩子長大。孩子18歲那年也參軍入伍,轉業時,他本可以回到瀋陽,可還是選擇了父親曾經服役過的城市——拉薩,繼續傳承父親的那份堅持。崔主任一共有兩個孩子,大兒子在西藏,小女兒在瀋陽,在他家的牆上,分別掛着他們老兩口和兒子一家、女兒一家的合影,因為至今為止,他們一家還沒有一張完整的全家福。父子倆60年的堅持,凝結在那條巍巍天路之上。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腳步不是衝刺,而是堅持。看似不起波瀾的日復一日,終會在某一天,綻放出磅礴的力量。
來源:解放軍報客户端
作者:李驕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