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可
我像小支這麼大的時候,也吃不下早飯。那時的父母忙,在這事兒上不執着,更不會大驚小怪。
現在的我也不大驚小怪,給她擺上,能吃則吃,不吃帶着,不帶就算。然而我記得自己當初因為不吃早飯而得了嚴重的低血糖,步行五十米或者騎自行車十分鐘就兩眼發黑,星星亂飛,馬上要暈倒。我無數次用最幼稚又最執拗的意念支撐着自己停好自行車再坐到或躺到地上,擔心直接摔下來太難看,體面地倒下是十四歲女孩最後的倔強。這事兒,也沒告訴過父母。
早飯還是得吃。小支初三的最後一個學期,班主任號召家長在羣裏曬早餐,他一個大男人,還給我們打了樣。確實很有樣,如下圖:
徐老師做的早餐
孩子同學的家長中有我的一位學姐,我以她為榮,不愧是我們設計專業的,並且她到現在還教着畫畫。孩子説,阿姨看起來好年輕。
因為睡眠不足、起牀倉促,小支早晨沒有胃口,稍稍吃一點就走,有時會裝着一些水果或點心,説到了學校裏,什麼都顯得更好吃。
我從不勉強她多吃一口,“不吃了”三個字,她只需説一次。然而早餐還是一復一日地各種做,吃不了我就帶到單位當午餐。或許之所以如此,更多是想讓她感知你在做,不是為別人,是為她這個個體;做的不是飯,是專屬的愛。
專屬很重要。就像你最好不要送自己的愛人與別人同款的、一式四五份的小禮物。
我們一定不能説,我為你做了,你一定要吃,不然就辜負了我。因為主體是她,不是你,轉移主體,就暴露了自私。
有一天小支苦惱寫不出作文,題目大約是“某某改變了我”。
我説,你可以寫徐老師。
班主任徐老師,男,三十多歲,物理老師。有不少孩子被徐老師積極的人生態度、盡力而為的行事作風所影響,這個班,班風很好。小支爸爸那天對孩子説:“你們畢業的時候可以給徐老師寫封信,就叫:謝謝你,會曉(徐老師的名字)。”
我們總是很幸運,誤打誤撞買了這邊的房子,懵懵懂懂進了學區,竟然是這麼好的學校。學校很新,我們是第二屆,在此之前,我都沒聽説過這裏,入學一段時間之後,我甚至奇怪怎麼還不收學費。他們看傻子一樣看着我:“這是公辦學校。”某些特殊時期,當別的學校為了安全達標課間連教室門都不讓孩子出的時候,這個學校的校長執意讓孩子們在操場亂跑,並且有春遊秋遊、新年聯歡,他説,我就要這樣,我來負全部責任。我們沒有遇到過或聽説過一位苛待孩子的老師,甚至據孩子表述,九年了,她在校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説過霸凌的事情。我去學校次數算多的,每個孩子都快樂而有禮貌,一堆不認識的面孔笑着給我打招呼——不認識,是因為我記不住。
今早上學經過小學部,小支説:“我入學的時候是什麼樣兒呢?”
我説:“昨天還在幼兒園,今天就是小學生,當然一丁點兒大,戴着小黃帽,嘰嘰喳喳烏烏泱泱,我們總是認不出自己的孩子。你們從校門口到教室能走20分鐘。”
小支:“為什麼呢?因為腿短嗎?”
我:“見到好朋友就站着説話,看到路邊的石頭啊花啊就蹲下來玩。”
小支笑得不行,説不記得了。
我説,並且你們對高年級的孩子特別崇拜,你經常跟我説哪個姐姐怎麼幫你了,她跟你説了什麼。所以後來你也被選去引導入學新生的時候,也特別温柔地對待他們。
誰影響我們?誰改變我們?誰都可以,只要這影響是善的,改變是好的。
還是説早餐。
我懂這個孩子,她眼中不僅僅是早餐,還有專屬的愛。她可能吃不下,但她記下了。所謂用童年治癒一生,其中要點或許也包括食物和做食物的人。
這是形式主義嗎?我不認為。這只是點滴心意、應盡之事,願有幸可以春風化雨,沒有迴響的話至少無愧於心。
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給孩子適當地購置她喜歡的東西也是一樣。那些是必需品嗎?未必。最終讓孩子滿足的,不是得到了那個東西,而是父母甘心情願買給我,不打折扣地買給我,因為在他們眼裏,我很重要,我的快樂很重要。他們不會指着價格讓我記住在我身上又投入了多少,不會試圖有意藉此強調自己的付出,以召喚我的感恩之心。
孩子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不是天然就有的,並且很容易被破壞。你破壞過嗎?有些東西雖然可以被忽略、被修復,甚至有的孩子自己都無知無覺,但成年人明白道理之後,就應該作正確的事。
當然不是主張無限制地物質滿足、不切實際地奢侈浪費,只是有句俗話:捨得給你花錢的人未必愛你,但愛你的人一定捨得為你花錢。排除那些從小養成高消費習慣、確實不太懂事孩子,一般來説,孩子的要求不會太高,雖然在大人看來,這已經遠超自己當年的水平了,但事情只能橫向看,不能縱向比較。如果你可以做到讓孩子無需任何物質滿足就能健康向上、與你同心,那確實也不壞。
物質不物質,關鍵在於心。我給小支用舊襪子做過一個娃娃,她抱了很多年,視為最珍貴的東西。如今她有了零花錢,可以自己買娃娃來裝飾打扮,但那個舊娃娃,已經放在了她心裏最温暖的所在。
我暴跳如雷的時候,她不會去聽我的道理,心裏可能只回響一句話:你不愛我,你不愛我,你不愛我。
所以,要怎麼做呢?畢竟她是孩子,我是成人,有些事,得邊做邊等。
我送她禮物,滿足她所需,我們生活中更重要的環節還有談心、吵架、和好、撓癢癢、互相打扮、互毆打鬧、每夜共同讀書,每天都説我愛你,睡前反覆道晚安。
有時恍惚間,我們是在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球友智智特別有同理之愛,假如我在文字中有些事無法言明、略略帶過,她卻能找到隱藏的脈搏,她站起來,擁抱我。
她的內在小孩認識我的內在小孩。
然後我們選擇長大,選擇竭盡全力做合格的母親。除了母親角色之外,她做妻子也做得很好,我自愧不如。
我無非是那個整日説愛,自己卻缺乏的人。當看到別人身上有同樣的問題時,我的焦急甚至多半是替自己。我善於指責,話語犀利,身體裏面那個小人兒同時低下了頭。然而哪怕發現再多內在的醜陋,我也不再自卑和恐懼,而是選擇接受、面對,相信未來。冰河破開不是災難,冰壩築起才是。
自幼不好好吃飯的我,很瞧不上以吃喝為重的人。然而各人有路要走,羅素説,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
幸福本源?我覺得參差多態就是個真實存在。
在朋友圈曬過一次早餐,有位朋友的留言是:珍惜給孩子做早餐的日子吧!
還有三個月就中考了,然後或許就是住校的高中、住校的大學,再然後,她的獨立時代全面開啓,她吃你早餐、晚餐或者什麼餐的時候不多了。
並不遺憾,我樂意預見她放飛自我的未來,只是此時,我願意陪伴,而不是抽抽搭搭地目送。
故作高深地藉着個早餐叨叨半天,還是看看俺們嚴重內卷的班級廚子羣吧,就是剛才文中那些圖。(感謝徐老師、順一媽媽、可馨媽媽、恩澤媽媽、嘉諾爸爸、露瑤媽媽、思含媽媽……幾十位家長以匠人之心做飯和拍照,向你們致敬!)
壹點號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