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家長應培養孩子這3種興趣!
培養孩子把什麼當興趣呢?我覺得最可貴的是培養孩子
把學習當樂趣
,長大把工作當樂趣,把探索科學當作最大的樂趣
。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探索的興趣呢?
1、家長應該喜歡傾聽孩子提問題
比如,孩子問:“人是猴變的,後來的猴子怎麼不變人了?”“人會不會是外星人造出來的實驗品?”“現代人造金字塔都困難,古代人怎麼造得成?”
孩子提的問題家長不一定全能解答,但家長要鼓勵他提,説:這些問題我回答不了,甚至暫時全人類誰也回答不了,不過,我們可以努力找出答案。
一位母親發現3歲的女兒把雞蛋往廚房地上扔,還告訴媽媽:“這些球彈不起來!”此時,不要嘲笑或責備,不妨來點幽默。這位母親對孩子説:“寶貝,換一種球吧,這種球咱們扔不起!”
2、對科學問題的討論時,不要急於表態
一旦把孩子引入對科學問題的討論時,不要急於表態,“説得對”或“很好”這些誇獎的話對鼓勵孩子良好行為很有效果,但對促進科學交談有弊無利。因為,過快的讚揚可能傳遞“討論已經結束”的信息。應該説“真有趣”或“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一類話,要不就提更多的問題或出一些新主意,以便“使球保持滾動”。
不要催促孩子想——這種催促的想毫無意義,因為孩子本來就在想。更糟的是,這樣催促,孩子為了急於表現,他會揣測大人希望的答案,並用儘量少的話説出來,以免猜錯時受到責備。
3、向孩子展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現象
孩子們對實際生活中現象的記憶,比任何教科書或電視教育片上看到的要深刻得多。讓孩子在顯微鏡下看看他們的手指甲,他們就會懂得為什麼要堅持飯前洗手;與其向孩子解釋什麼是黴,不如讓孩子看看麪包上長出的黴點;與其告訴他們水受熱蒸發,不如讓孩子觀察一鍋水在煮沸……
如果您帶孩子到博物館去,不要規定參觀路線,而應讓孩子帶路,探索他們最感興趣的東西。
4、提供引人入勝的學科學機會
例如,日常活動中,通過放風箏,孩子們就可以學到大量物理學和工程學知識。
最好和孩子們一起用松質木、細繩和紙去做。放一下午風箏,孩子等於上了一堂關於科學因果關係的基礎課,他們會發現風向、風力在不同的高度怎樣轉換。更難得的是,做風箏能鼓勵孩子不斷去探索——他們做的過程中改進越多,風箏飛得越高,姿勢越優美。
造一輛小人車,可以觀察設計怎樣影響速度;種花,可以觀察水和陽光的作用;養鳥,可以瞭解一年四季鳥的生活習性……
5、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精神
家長也可滿懷好奇地和孩子一起探索,孩子獲得的教益會超出科學範疇,他們能夠學到很多知識,培養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努力探索的精神。此外,他們還能清楚地認識到學習並不是做苦工,也不是隻在學校裏才有的事,而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樂無窮的活動!
一般情況下,把探索當作樂趣的孩子,智力都比較好,學習成績明顯高於同齡人。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孩子不願死記硬背文科知識,以致總成績不夠理想,但到了高中、大學,他還是明顯地表現出智力優勢,成績又會領先。
惟一要注意的就是孩子探索興趣極濃時,會廢寢忘食,這時您就得叮囑他定時飲食起居了。因為孩子長身體的時候,不注意吃飯,睡眠過少,都會影響身體發育。
如果咱們中國的家長們都能減少一點對孩子吃的興趣的培養,都能夠淡化一點對功名富貴的追求,都能培養孩子探索的興趣,孩子們都把探索當成人生的最大樂趣,那麼人與人之間會和諧得多,咱們中國不僅會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會成為全世界都敬仰、效法、學習的禮儀之邦,文明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