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麻省研究:幫助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閲讀,是這種被父母忽略的行為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健康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俗話説: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這一點在孩子的大腦發育方面也是如此,為了讓寶寶的大腦走上發育的快車道,一些父母會早早地開始早教工作。閲讀作為一種最常見的早教手段,一度被認為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最好方法。

但麻省理工大學最近的一次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並不是靠“死氣沉沉”的閲讀。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詞彙量作為孩子大腦發育的一個判斷標準,孩子掌握詞彙量的差異,並不是靠閲讀,而是靠親子之間的交流。

換句話説就是,真正能夠影響孩子早期智力發育的,恰恰是被許多父母忽略的親子溝通。

麻省研究: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並不是“死氣沉沉”的閲讀

相比於“閲讀能促進大腦發育”的偽科學,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坦言,他們更願意相信語言表達對寶寶大腦發育的影響。特別是寶寶早期的語言結構形成,對大腦發育有相當重要的鍛鍊作用。

為此,麻省理工大學的薩斯金德博士指出,幼兒的語言環境能夠有效地決定孩子今後的學習能力。這個結果隨後也得到了相關研究人員的證實。

來自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和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次名為“兒童早期語言結構對大腦發育的影響”的研究,並將結論發表在《大腦的結構和功能》(Brain Structure & Function)雜誌上,

研究顯示,在對41個大腦皮層和皮層下區域的灰質厚度、體積和表面積進行特別研究後發現,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寶寶坐下額葉皮質變厚,右下額葉皮質變薄。大腦結構出現了明顯改變。

同時他們還發現,語言學習還能刺激神經增長和神經元之間的連接。

需要注意的是,大腦皮層中有豐富的神經元細胞,對於思想、意識、認知功能都有重要的作用。簡單地説就是,語言能力的發展刺激大腦皮層,對寶寶大腦認知功能的發展和智力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這裏的語言能力不單單指的説話一種,同樣包括了文字等語言的延伸產品。

想要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首先要知道不同年齡寶寶的發育特徵

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隨着寶寶年齡的發育,出現不同的發育特點。寶媽要學會根據不同年齡寶寶的特點,幫助他們進行語言能力的發展。

●2~5歲的寶寶:模仿時期

寶寶2~5歲的時候,是語言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會通過對周圍事物的模仿,做出相應的動作以及發出聲音。

父母不妨利用寶寶的這一個特點,通過自己的示範,引導寶寶做出相應的反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伴讀,父母可以通過和寶寶一起閲讀繪本的方式,針對繪本中的內容和寶寶進行雙向的交流,從而幫助寶寶提高語言能力。

●6歲以後的寶寶:表達時期

寶寶6歲以後的語言能力已經比較完善,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説和寫的能力。這時候寶寶就需要更加註重表達的重要性,父母可以多嘗試和寶寶針對一件身邊發生的小事進行討論交流,引發寶寶的表達,抓住大腦發育的衝刺期。

如果寶寶正處在這個階段,專家對於父母和寶寶間的交流提出了這樣兩個建議:

1)和孩子建立共情:父母應該積極地為寶寶尋找一些興趣點,然後在這些興趣點上和寶寶交流,寶寶的表達慾望也會更高。

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掌握了常用的字詞,他們會更好奇新知識。父母可以提前為寶寶介紹一些新知識,比如一些將來能夠用到科學小發明,小發現等。在尋找共情的興趣點的同時,培養寶寶對科學的愛好。

2)交流應該是“你來我往”:教育學中曾經指出過一種常見的錯誤交流方式:封閉式交流。

單方面對孩子進行説教。

孩子單方面的講述,自己不做絲毫的表達。

這兩種交流方式不合理的地方在於沒有達到“對話”的效果,引導孩子表達的一個關鍵是要在對話的環境中,而這種對話的前提一定是要有雙方都感興趣的點。

最好的方法就是針對雙方感興趣的小知識進行的討論,這樣雙方在這個交流環境中都是“平等”的,雙方都能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引導孩子表達,促進大腦發育的同時,也能提高寶寶的知識儲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