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小孩,人均都是“衝浪大師”,各種網絡段子張口就來。
尤其是一到放假期間,有些小孩幾乎從早到晚都離不開手機。很多父母想管卻又無從下手,與孩子鬥智鬥勇無果以後,也就放任自流了。
而且有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可能也有“私心”,那就是手機的出現,確實從某些程度上緩解了育兒焦慮。
網絡世界的精彩,吸引着孩子們的注意力,暫時讓父母的世界安靜了片刻,但從長遠來看,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手機或者其它電子產品上,對孩子們的身心發育沒有任何好處。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某知名手機比價網站發佈過一份關於“用户使用手機時長”的研究報告。
其中有提到“42%的孩子每週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了30個小時”,這也就意味着,他們平均每天會花4.3小時在手機上。而曾經有調查顯示,中國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平均時長僅為3.2小時。
從以上兩組數據對比中可看出,對很多家庭而言,孩子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可能比跟爸媽待的時間還要長。
另外,研究中也發現,手機的使用者日趨低齡化,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用手機。
例如,有47%在6歲以下就開始用手機,其中也不乏有從1、2歲就已經接觸過手機的。
而且有些剛進入幼兒園的3歲小朋友,每天平均暴露在電子屏幕的時間就已經高達2小時50分鐘。
專家認為,經常接觸這些電子設備,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育都可能造成威脅。所以父母要控制住孩子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特別是玩手機。
孩子每天玩手機,最好別超過這一時間美國兒科學會(AAP)曾提出,長時間盯着電子屏幕,可能阻礙兒童的生長髮育。
世界衞生組織(WHO)也發佈過關於兒童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指南——
裏面提到,2歲以下的嬰幼兒,不建議接觸電子屏幕,包括玩手機、看電視等。
2~5歲的兒童,每天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父母要對兒童玩手機的時長進行嚴格把控。
需要注意的是:對處於發育期的兒童來説,“1小時”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如果孩子每天玩手機超過這一時間,將可能出現以下風險:
A:大腦過半功能或受損
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如果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接觸電子屏幕,會使大腦白皮質結構受損,而且大腦灰質層也比同齡不使用電子產品的孩子要薄。
這些改變,導致孩子的語言能力、反應能力、讀寫能力、想象力以及注意集中力都受到影響,大腦過半功能都可能受損。
美國國家衞生研究所也曾經針對“兒童玩手機的時長對其大腦發育和認知能力的影響”做過課題研究。
每天玩手機超過2小時的兒童,在語言發育和思維能力的發育上都相對緩慢,大腦的感知能力會變差。
而每天玩手機超過7小時,孩子的大腦的分析能力也會跟着變差,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長期下去,孩子容易變笨,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B:影響心理健康
心理學家們分析,玩手機時間是否超過1小時,是決定孩子幸福感的關鍵。
如果他們每天使用電子設備低於1小時,對心理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且還能讓他們有滿足感和愉悦感。
但每天超過1小時,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下降,抑鬱的程度有明顯提升。尤其是當每次離開互聯網生活,迴歸到現實生活時,小孩會更容易感到空虛。
而且長時間玩手機,接觸過多的碎片化知識,人的大腦持續處於亢奮狀態,情緒更加容易激動,甚至起伏不定,情緒管理能力差。
尤其是網絡上的知識良莠不齊,而孩子們的三觀尚未完全塑形,如果長期接觸不良知識的洗禮,未來的價值觀可能扭曲,心理發育也很難健全。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生理發育還是心理發育的角度去考慮,父母都儘量讓孩子們少玩手機,多回歸到現實生活中看看,學會尋找現實生活的真善美。
父母如何做?1、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給出不同的玩手機標準
2歲以內的幼兒,避免使用任何電子設備,包括玩手機。
2歲以上的孩子,每天可玩15到30分鐘的手機,不過父母要注意幫着孩子挑選高質量的益智動畫,陪伴着孩子一起看,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一起互動討論,誘導孩子去思考分析裏面的知識。
5歲以內的孩子,建議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增長使用手機的時長,不過要注意勞逸結合。
對於一些需要上網課,不得不使用手機或者電腦等電子設備的小孩,盯着電子屏幕超過1小時,可以休息10分鐘,緩解視力疲勞。
2、父母做好陪伴工作,當好孩子的榜樣
很多小孩有網癮,離不開手機和電腦,多半有兩個原因:
一是父母的陪伴不夠,導致孩子的精神世界空虛,在網絡上尋找温暖,最終形成網癮。
二是父母沒當好孩子的榜樣,誤以為陪着=陪伴,雖然人在孩子身邊,但是並沒有全身心投入,反而在一邊玩手機,這反而會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壞榜樣,也變成了手機奴。
所以,我們日常要高質量的陪伴孩子,跟他們多互動和交流,讓他們感受到親情的温暖。並幫助孩子培養興趣和愛好,豐富其精神世界,遠離網絡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