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教育階段、心智不斷增長,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都應該隨着孩子的變化而變化。批評是教育,而不是對孩子的責備,為了孩子好,就別再“一刀切”了。
今天和閨蜜琳琳、琳琳3歲多的兒子浩浩一起吃飯。琳琳和丈夫工作很繁忙,能好好跟浩浩吃飯或者帶着浩浩出來吃飯的機會是非常少的。琳琳説,她和丈夫平常很珍惜跟浩浩一起吃飯的機會,對於他們來説,這是一個很好的與浩浩面對面,進行教育的機會。
果不其然,菜還沒有上來的時候,浩浩只是拿起筷子玩了一會兒而已,琳琳立刻十分嚴肅地批評浩浩:“吃飯前要保持安靜,不要做這些小動作!”浩浩聽到琳琳的批評後,只能緊抿嘴,放下了筷子。
吃飯的過程中,琳琳也是見縫插針的教育浩浩,從不能挑食,發散到要講禮貌再到平常做事要細心等等。自從琳琳一直批評浩浩開始,浩浩就開始悶悶不樂了,整頓飯也沒吃多少。
本來應該是一個美好的晚餐時間,最後卻以這種沉重的氣氛收場。
其實,教育孩子雖然是家長的責任與權利,但是,也並不意味着家長可以隨心所欲,不顧場合的批評教育孩子。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們毫無顧忌地大聲指責,或者當眾批評孩子,這些錯誤的方式,極易對孩子造成打擊,影響孩子的身心。
一、孩子犯錯時,不要當眾責罵1、當眾責罵孩子,會令孩子失去自尊心與自信心
家長們應該都知道,孩子的內心其實都是十分敏感的,而且自尊心與自信心也十分脆弱。本來犯錯時,孩子就已經有些心慌與愧疚,此時,家長們當眾責罵孩子,對他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都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比起家長在眾目睽睽下的責罵,孩子更希望是得到家長的諒解。
2、當眾責罵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對人羣產生抗拒
家長們可能不知道,當孩子被當眾責罵時,他內心的煎熬是超乎家長的現象的,甚至會因為敏感而對家長產生抗拒。同時,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面子完全丟盡了,別不想再與在場的人見面。久而久之,便會對人羣產生抗拒心理,變得孤僻、不合羣。
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有孤僻、自閉的傾向,排除了孩子自身的心理問題後,應反思自己平常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不妥。
3、當眾責罵孩子,不利於親子關係
家長們在當眾責罵孩子的時候,損傷了孩子敏感的內心,使得孩子對家長感到害怕或者厭惡的情緒,久而久之,這個觀念根深蒂固之後,對於親子關係的建立與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當家長們發現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一直朝着消極的發現發展,應及時進行自我反思,看看是否與自己平常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犯錯時,更希望的是獲得家長的諒解,以及自己能擁有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得到一個台階可下。當眾責罵孩子的教育方式,只會對孩子的身心百害而無一利。
那麼,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向家長認錯時,家長們如何處理,才能讓孩子記住這個錯誤的同時,也能接受家長的教育,及時改正呢?
二、孩子認錯時,別再揪着不放1、當孩子認錯時,家長們不應繼續訓斥
當孩子認錯時,家長們不應一直保持着不滿的樣子,也不應繼續訓斥,這樣反反覆覆的嘮叨,只會令孩子更加心煩意亂,不會繼續懺悔。
家長們應該抓住這個時機,提示孩子進行自我反思,暗示他所犯的錯誤,讓孩子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裏,以免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
2、當孩子認錯時,家長們應及時表揚他勇於承認錯誤的做法
當孩子表現出為自己的過失而後悔不已時,家長們應及時表揚他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發做法以及精神,同時,也要鼓勵孩子努力自行改正錯誤。
當孩子認錯的時候,及時的鼓勵與安慰,可以滿足孩子的心理,增強他改正錯誤的信心與決心。也讓孩子下次再犯錯時,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逃避。
3、當孩子認錯時,家長不應繼續揪着不放
當孩子認錯時,家長們應該做的是點到為止,而不是繼續揪着不放。孩子也是有極強自尊心的,家長們持續不斷的壓制,只會使孩子變得沒有自信,沒有自主。哪怕是犯了錯,也不敢反省自己到底錯在哪裏。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説,辨別是非的能力,都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並不是一味的打壓。
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併為此道歉、認錯的時候,家長們不應一直揪着不放,這種絮絮叨叨、反反覆覆的教育方式,對於還沒有很大耐性的孩子來説,無疑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的,温柔的引導才是更可取的方法。
當然,也不能讓孩子形成犯錯後,只要道歉、認錯就可以的意識,更應該是讓孩子懂得,認錯與道歉只是犯錯的第一步,牢記並改正才是最終目的。
三、批評孩子不是目的,家長別再“一刀切”了1、分清場合
我們平常都説,人前訓子要謹慎。連我們中國古話裏都有“對眾不責子”的説法。所以,家長們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分清場合,顧及孩子的自尊心。
即使説得再有道理,場合不對,對孩子而言,也是有害無利。
2、對事不對人,不可“一刀切”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因為類似的錯誤,便對孩子“一刀切”。批評是事件本身,而不是孩子。
或許孩子只是成績令家長不滿意,立刻就毫不猶豫的對孩子下定論,批評孩子是“笨蛋”等,這種直接上升到孩子自身的品質的批評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3、比起“一刀切”式批評孩子,引導才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只是趕緊批評孩子,“一刀切”式的盲目教育,沒有尋根問源,這樣只會讓孩子永遠不會知道哪裏需要改正。
比起一味的批評,耐心的引導,讓孩子學會反思、改正才是最重要的。
相信家長們批評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應如何避免再犯。而不是隻是成為家長自己情緒的發泄,盲目的批評教育孩子,不顧場合,隨心所欲。
批評孩子最好的結果應該是保護、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導、教育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修正,不會再犯!
平常孩子犯錯時,你都是如何處理的呢?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