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家庭而言,寶媽休完產假,寶媽都會迴歸到工作崗位中。也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大部分家庭都不會選擇請保姆照顧孩子,而是讓老人幫忙帶孩子,據調查,全國近七成的家庭選擇讓老人帶孩子,所以説,隔代帶娃成了很多家庭的標配,也就出現了白天爺爺奶奶帶孩子、媽媽晚上帶孩子的帶娃模式。。
這樣既省下了請保姆的費用,自己的爺爺奶奶帶着也比保姆放心,這種情況表面看分工合理明確,殊不知在“雙標帶娃模式”這種情況下,是最容易產生矛盾的。
案例:
下班後,琳琳媽給女兒帶了一個小蛋糕回來。女兒一看,特別高興,直接打開,用手指戳了一下放在嘴裏,對我説:“媽媽,真甜。”見女兒這樣,琳琳媽立馬訓斥她:“連手都不洗就直接上手,我跟你説過多少遍了,飯前便後要洗手,不然手上都是細菌,很容易生病的。”可是,女兒小嘴一嘟説道:“奶奶説‘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太講衞生才容易生病呢……真是的,我到底應該聽誰的呢?”
聽女兒這麼説,琳琳媽也是怔住了。怪不得自從上班之後,我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做事也開始猶猶豫豫,原來是聽了媽媽跟她奶奶兩種不同的教育觀點。因為琳琳媽要上班,白天,就只能讓奶奶帶娃,晚上下班,琳琳媽想多陪陪孩子,就讓孩子跟我睡。其實,像琳琳家這種情況,很多家庭都有。晚上媽媽帶白天奶奶帶,“雙標帶娃模式”下,多少娃都成長凌亂了?
對於孩子來説,孩子還太小,一些行為習慣、是非觀念都沒有固定養成,只有在家人的陪伴下才能建立。而年輕人若跟老人思想不統一,教育方式上,爸爸媽媽一套,爺爺奶奶一套,孩子到底聽誰的,很難選,思想容易凌亂,這會讓孩子形成混亂的價值觀,更早學會“察言觀色”,所以,建議跟老人分工帶娃的父母們,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把娃帶凌亂了。
1、爸媽不要做甩手掌櫃
父母千萬別把孩子完全甩給老人,自己當個甩手掌櫃。而是應該抽空多陪陪孩子,即便只有晚上下班、週末休息的短暫時間,也要給孩子灌輸睡前洗漱的習慣,陪孩子做做遊戲,給孩子講講故事等,從小就給孩子:爸爸媽媽很愛你的,爸爸媽媽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因為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爺爺奶奶。這樣,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不缺愛,好習慣也容易養成,就不會輕易受老人的影響了。
2、帶孩子的原則要基本統一
聽很多寶媽抱怨,自己一管孩子,老人就會護,不讓説不讓訓,孩子有恃無恐,根本沒法管。要是在讓爺爺奶奶看孩子之前,父母還要跟老人做好溝通。因為存在隔輩親這一情況,一定要講好,可以愛,但一定不要溺愛,注意把握好分寸,還要以父母的尺度為原則,在教育孩子上兩代人大方向要一致。
除了溺愛這個點,帶孩子其實是用一整套的規矩來幫孩子做行為規範,那這個規矩,也不能爸爸媽媽一套,爺爺奶奶一套,這樣會把孩子弄混亂,形成習慣就很難,也容易讓孩子學會做“兩面派”,不利於孩子性格的發展。比如在日常習慣上,讓孩子講衞生、勤洗手、早睡覺等,年輕人應該跟老人達成一致,不能縱容孩子。
可能前期老人比較難以接受,可以在孩子養成一定的價值觀之前,多多磨合,爭取多到互相配合、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直到最後達成共識。
子女要抱着感恩的心來對待父母肯幫自己帶孩子這件事情,父母也不能強行把自己的帶孩子觀念施加給兒子兒媳,要本着多多溝通,多多理解的態度來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