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打針是每個父母都經歷過的事情,如果孩子因為害怕而哭鬧不止,父母會採取或採取過什麼樣的態度呢?
父母們可以來看看自己屬於下面哪一種。
1、沒什麼大不了的——轉換縮小型
父母會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孩子因為害怕會痛都會在打針前哭的,可以用糖和冰淇淋誘惑一下。
這一類型的父母本質上就會導致孩子利用父母的反應,用情緒來得到一些他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東西,或是導致孩子無法分辨自己情緒的好壞,從而陷入彷徨中。
家長帶着孩子打針,自己要先冷靜下來,保持平和的心態。相信自己家的孩子,當孩子看到爸媽都很淡定,孩子也就覺得沒那麼可怕了。
2、那可不行——壓制型
父母認為孩子不應該有負面情緒,一旦有了,要求馬上消除負面情緒。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打針不哭,就欺騙孩子,“打完了給你買大飛機”,“不打針壞人就來抓你了”。這樣一味的哄騙孩子,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孩子對家長説的話產生懷疑,不知道家長説的哪句是真哪句是騙人的。
這類型父母照顧下長大的孩子,自尊感會非常低,自我評價也會很低。
3、一切都沒問題——放任型
認為孩子想哭就哭,發泄出來就萬事大吉了,父母只會包容而不重視如何處理和解決。
把孩子當做大人看待,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打疫苗,可以告訴孩子:打疫苗是為了給寶寶的身體增加抵抗病毒的力量,打上疫苗以後寶寶就更強壯了。
由於孩子的所有情緒都會被父母接受和包容,因此往往會陷入自我崇拜的境地,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王子病或公主病。
關於孩子打針哭鬧,建議大家:首先把自己的情緒放在一邊,不要被孩子左右;然後體會孩子的想法和情緒;最後告訴孩子自己的推測,並把想法和孩子討論,引導孩子不斷地形成對情緒的認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