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悄悄“清空”爸爸7萬元購物車,想給媽媽驚喜,無奈變成驚嚇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説育兒”。
一、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相信大家在網上都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一個7歲的小朋友拿着爸爸的手機玩,將爸爸手機購物車裏的東西都清空了,只因媽媽要過生日,自己借花獻佛。當快遞陸陸續續的抵達家中,爸爸才反應過來。後來聯繫商家進行退貨,留下了兩件作為生日禮物。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延遲滿足”的概念。這是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那對於孩子來説,進行“延遲滿足”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那個7歲的小朋友一時衝動,清空的購物車就是缺乏了“延遲滿足”的教育。
延遲滿足”實驗,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進行的一個著名實驗。一張桌子上擺滿了棉花糖,可以選擇現在就吃掉棉花糖,如果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再吃,總會有額外一顆棉花糖做獎勵。
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通過了這次實驗。而且通過實驗的那部分孩子在長大之後,果然取得了更卓越的成就。所以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更合理的管控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是必須的。
01、孩子沒有成熟的思想
曾經在商店看見一個小朋友哭鬧着不走,鬧着要芭比娃娃。而當時那個家長還沒有發工資,告訴孩子等自己發工資就可以給他買,可是孩子不依不饒非要芭比娃娃不可。
其實在等待發工資的過程也是延遲滿足,等工資發了才可以買芭比娃娃,這對孩子就是一種“延遲滿足”,但孩子沒有成熟的思想,她現在想要的東西就想立馬得到,而不會去考慮其他的事情,思想不夠成熟。
02、孩子情緒不夠穩定
很多時候孩子想要什麼就會立刻央求或大吵大鬧,希望父母能夠立馬滿足自己。曾經有一個孩子,頭腦衝動説和別人比賽,輸了送一個遊戲的皮膚,而且很貴。
這就體現了孩子不夠成熟,不會細細思考,會一時衝動的弊端。所以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也是對孩子情緒穩定的培養,更利於他在以後對事情作出決策。
延遲滿足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運用好的人,延遲滿足就會像蜜糖一樣甜蜜,運用的不好的人,延遲滿足就像毒藥。
孩子出生,不會用言語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會用哭鬧聲引起父母的注意。當孩子説自己夜晚想要吃糖時,父母可以對其使用“延遲滿足”,告訴孩子第二天才可以吃糖。夜晚吃糖對牙齒非常的不好,是不明智的選擇,推到第二天白天在吃糖。
既滿足了孩子想要吃糖的願望,又避免了牙齒受到損害,還鍛鍊了孩子的忍耐力。所以延遲滿足的運用範圍要考慮當時的環境,以及做完事情帶來的長遠利益。
很多父母不管做什麼都喜歡套用延遲滿足,但是延遲滿足也並非什麼時候都能用。有時候對孩子使用延遲滿足,反而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必須要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延遲滿足。那麼如何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延遲滿足呢?
01、積極響應孩子的需求
當你的孩子向你提出需求時,你一定要積極的做出自己的響應,而不是用延遲滿足來拖着,這樣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自信心會遭到損害。如果一味的忽略孩子的需求,並認為是延遲滿足,這就是錯誤地使用延遲滿足這個概念去做決定。
02、不用健康實現延時滿足
孩子出生時並沒有言語表達能力,只能用哭聲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他餓了就會一直哭鬧想喝奶,那麼這個時候就不能採用延時滿足,因為這是基本需求,並不需要採用延時滿足。
亦或是和孩子一起散步,孩子告知自己累了,也不要告訴他,再堅持堅持,因為累是天性,一味的讓他多堅持走幾步,可能對腿部造成一定的傷害。這些都是健康方面的問題,用延時滿足不一定得到成效,還可能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
03、別讓等待成為獎勵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種話,你在這待一會,媽媽去做一件事,回來給你買冰淇淋。這樣在潛意識裏給孩子灌輸了,只要等待就有獎勵。而延遲滿足則是考慮當下的環境,做出長遠利益的選擇,並非一味的等待。
那麼下次當孩子等待的時候沒有得到獎勵,他並不會堅持去等待,這會讓他們喪失耐心。而延遲滿足則是培養他們冷靜思考,擁有好良好的耐心,冷靜的頭腦去思考事情。所以父母一定不要讓等待成為獎勵,這對孩子是一種誤解。並非等待就能獲得獎勵,延時滿足也不是一味的等待來獲取滿足感。
父母應當正確認識延遲滿足,這是考慮當下困境併為之解決獲取長遠利益。合理使用延時滿足會培養孩子的耐心,不會一時衝動做自己後來後悔的事情。如果自己想做什麼事就立馬去做,也不考慮後果,久而久之會喪失耐心,當事情沒有達到自己預期,會變得暴躁不已,這對身心都是一個很大的損害。
所以父母正確認識併合理使用飲食滿足,會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擁有光明的未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