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裏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裏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裏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或許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家長都認為棍棒教育是對孩子來講最好的一種教育方法。而信奉棍棒教育的家長,也總是會用一種消極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取得的進步。
鄰居家的孩子浩浩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在我們眼裏他已經足夠優秀,品學兼優,待人寬和有禮。但浩浩媽媽卻總是固執地認為自家孩子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總是習慣性地去忽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因此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浩浩媽因為浩浩沒有達到自己定下的嚴苛目標而對孩子橫加指責。嘴裏還説着:只是考了100分就滿意了嗎?每次都能考到100分才是最重要的。
對此,我表示非常的無奈,我不知道浩浩媽媽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或許是因為想要孩子更加的努力,但這樣的方式真的能讓孩子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嗎?
在與浩浩的相處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他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去看父母的臉色,也不敢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我們的標準來看,他已經算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他的身上總是隱隱約約地散發着一股憂鬱的氣息。
有一次,我家二寶偷偷跟我説:媽媽,你知道嗎,浩浩説他很羨慕我,羨慕我能夠得到你們的鼓勵與支持。他説他最希望自己也能夠得到父母由衷的肯定,而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自己一定也會繼續不停地努力。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父母對他造成的言語傷害,反而卻成為了他迫切希望靠近父母的推動力。
而在現實生活當中,這種家長越傷害,孩子越依賴的情況並不少見。之前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女主蘇明玉從小就深受原生家庭的迫害,父母的重男輕女,兄長的不管不顧讓她對這個家產生了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一方面她希望通過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來向父母證明自己的實力。一方面她又渴望能夠得到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過的關愛,並且不由自主地向父母靠近。這是她內心最深處的依賴情結。
所以她會選擇原諒不學無術的二哥帶給自己的傷害,也會選擇給性格古怪的爸爸請保姆買房子。而這樣的親子關係可以説是一種惡性共生關係,親子雙方彼此惡語相向,但卻還是會想要纏繞在一起,不得分離。
但這樣的惡性共生關係會給孩子的未來生活帶來消極的影響,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為了顧全大局,卻還是選擇原諒,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不敢勇敢地為自己爭取應得的利益。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叫做靜止臉實驗:
研究人員以一對母子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寶寶剛滿一週歲,一開始媽媽的臉上充滿着笑容,並且對於孩子的行為也給出了積極的回應。而孩子也是處於一個非常愉悦的精神狀態,而在實驗開始之後,媽媽卻突然面無表情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顯而易見,媽媽的面無表情給孩子帶來一種非常不安的壓迫感,僅僅過了兩分鐘,孩子就開始大哭大鬧。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也可以發現,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父母的冷漠會讓孩子本就脆弱的內心變得更加敏感易碎。
而一個同時形成討好型人格,並且性格脆弱敏感的孩子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特徵。比如説害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也總是害怕自己做錯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無理的要求,而這看似是為他人考慮的行事作風會讓孩子的生活秩序在不知不覺間被打亂。
所以説,作為家長,我們確實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點小小的改變,讓孩子能夠感受到我們的關懷和愛意,共同建立起一種良性的共生關係。
第一、給予孩子充足並且無條件地愛
給予孩子充足的愛這句話,我們經常放在嘴邊,但卻有很多家長在現實生活中,給予孩子的是一種有條件的愛。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這樣與孩子交流:如果你今天考試考了100分,媽媽就會更愛你,也會好好地獎勵你。
那麼就會給孩子傳遞一個錯誤的信號,認為自己如果學習成績不好,那麼媽媽也將收回對他的愛意。這種無形之中形成的心理負擔容易讓孩子變得非常的壓抑,從而習慣性地掩藏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
第二、儘量營造一個比較和諧美好的家庭環境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經説過:
“家庭財富應該給兒童幸福,而不是給兒童一個奢侈的環境。”
因此家長也應該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比較和諧良好的環境,能夠在孩子在一個比較輕鬆的狀態下茁壯成長,這才能讓孩子漸漸打開自己的心扉,也能讓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更加的旺盛。
愛默生曾經説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這裏也可以看出自信對於一個人未來成長的影響。而自信的人也能更有主見,更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自信的孩子人際交往過程中也能夠迅速的佔據主動權,而不僅僅是依附於他人,就像一個便利貼一樣。
第三、給予孩子正確的評價
對於孩子來講,家長是自己能夠獲得自我評價的最重要的一個來源,所以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家長應該儘量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鼓勵,那麼孩子也能夠從家長的鼓勵當中獲取到強大的內心力量。
這裏要注意的是表揚的時候儘量要做到具體的細節具體分析,讓孩子明白,到底是哪些行為才讓自己獲得了家長的認可,這樣的話他才能夠在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也能夠同樣以正確的方式處理。而不僅僅是用你很棒,你很厲害,這類籠統的詞語來表達對於孩子的認可,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只是在敷衍自己,並沒有真正地關注到自己。
我們並不否認某些時候使用棍棒教育是有必要的,能讓孩子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如果總是習慣性地用辱罵否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總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程度不一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