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我們在養生的過程中對於脾胃的養護絕對是重點,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温養脾胃的四個要穴。

道醫認為,疾病的過程就是人體正氣和邪氣相互鬥爭的結果。外邪是致病的條件,但從養生保健角度來看,正氣不足是機體功能失調、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一、正氣是什麼?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從道醫角度看,正氣是表明元氣抵禦邪氣的功能,它是與病邪相對來説的。用現代話説,正氣包括了自我調節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復自愈能力等。這樣我們就明白了。

兩個人生活在同一環境裏,為什麼有一個人會動不動就感冒,而另一個人沒問題呢?就是因為後者的正氣足。《素問遺篇· 刺法論》中説“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一個正氣旺盛的人,邪氣怎麼會侵犯我們的身體呢?

為什麼現代人動不動就生病?因為受諸多因素(如飲食不節、缺乏運動、情志不調等)的影響,導致正氣不足,才會讓邪氣有了可乘之機。而正氣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壽命的長短,全在於機體正氣的虛衰盈虧。

《素問· 評熱病論》中説:“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氣之所以能侵犯你,讓你生病,根本原因在於與你的正氣相比,邪氣本身的侵犯能力已高過了你現有正氣的抵禦能力。

二、養生養什麼?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其實就是養人體的正氣。因此,我們強調養生保健從根本上講就是如何扶養正氣,提高自己的防禦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後的自我修復能力。

《金匱要略》治療雜病的最大特點就是注重扶持我們人體的正氣,而扶正之中,又貴在於脾腎。

為什麼這樣説呢?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腎一虛,正氣則虛,邪氣則盛。因此扶養正氣貴在温補脾腎。相對來説,中醫很多專家更主張補脾胃,認為脾胃的強弱是決定壽命的關鍵。

《景嶽全書》中説:“土氣(脾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王,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通過調理脾胃,能夠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對整體狀態進行調整,可以防止衰老。

三、温補者,莫過於灸法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壯人陽氣,益人真陰。在這裏,“灸”就是平時我們説的艾灸。

艾灸有六大功效:通經活絡、行氣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

古人云:“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灸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這説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優於針法的。

四、灸哪裏才能温補脾腎呢?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宋代醫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告訴我們:“人於無病時,長灸關元穴、命門穴、氣海穴、中脘穴……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以上提到的四個穴位,是温補脾腎、扶養正氣、延長壽命的要穴。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關元穴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氣海穴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命門穴,顧名思義,它是人體的生命之門,具有温煦、推動五臟六腑之陽氣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門之火的温煦,才能發揮正常的運化功能。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艾灸中脘,可以通過深部經絡的傳感,調整腸胃消化系統的生理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強化新陳代謝,協調臟腑及各組織器官之間的相互作用。

我們每天可以用艾條對這四個穴位進行艾灸20 分鐘,以皮膚髮紅為宜,可強壯元陽、理脾和胃,有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説,平時也可以多按摩這幾個穴位。

有人可能會問,這幾個穴位我先灸哪個,後灸哪個啊?有沒有順序啊?

有,這個順序是: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部,後灸四肢;先灸陽經穴位,後灸陰經穴位。

可以先灸背部的命門穴,然後再分別灸腹部的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當然你也可以用長形6孔竹製艾灸盒扣在肚臍部位,將“中脘、氣海、關元”一次灸到,這樣,方便簡單節約時間,效果也好!

冬季天乾物燥,艾灸容易上火,對於本來就陰虛的艾友來説,更要注意:

1、不要隨便艾灸整個督脈;

2、多喝温開水;

3、加灸滋陰的三陰交、湧泉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4 字。

轉載請註明: 脾胃弱,則正氣虛;正氣虛,則病纏身!這樣做最養脾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