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疫苗能不能延後打?新手爸媽常見的8個問題,完整解答
寶寶疫苗好多支,真的很容易忘記去打;打了之後,有些寶寶還會出現輕微發燒、紅腫,讓新手爸媽不知所措。這次,整理常見的8個Q&A,解決爸媽心中的疑惑!
Q1:如果在規定的時程內,寶寶沒有打疫苗,可以補打嗎?
可以補打,不用從頭接種,原則上缺幾劑打幾劑,要符合疫苗打基本原則。
Q2:當孩子出現哪些症狀時,需要延後打?
當寶寶出現發燒、食慾不振、活動力明顯下降時,就會建議延後打疫苗。由於部分疫苗打後會出現不良反應,可能會與疾病所導致的症狀混淆,尤其是接種活性減毒疫苗,反應會更明顯。例如出生滿5個月要打的卡介苗,可在年齡5至8個月間打,爸媽可以等寶寶狀況穩定再接種即可。
Q3:打完疫苗後,寶寶容易出現哪些副作用?
注射疫苗後,可能會出現打處紅腫、熱痛感、出疹子、輕微發燒、哭鬧不安、食慾不振等,大部分1〜2天就能痊癒。爸媽可以觀察寶寶的體温、食慾、精神狀況,若是症狀維持天數長,且沒有改善,可及時就醫。
有些疫苗的副作用較慢出現,例如腦炎疫苗,約3至7天會出現發燒、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麻疹疫苗約5至12天,可能出現疹子或是輕微咳嗽;水痘疫苗,約在5至26天后身上可出現類似水痘的水泡。
Q4:能夠讓寶寶乖乖打疫苗的安撫方法?
爸媽可先進行事前溝通,幫忙建立好心理準備,像是對小朋友説:打預防針對身體很好!能夠讓你不生病住院;過程就像被蚊子叮一下而已,不用害怕。打過前,護理人員也會詳細説明打步驟,讓家長和寶寶清楚瞭解。爸媽也能帶些寶寶喜歡的布偶、玩具等,轉移注意力,完成打後,也會給予貼紙或是小玩具當作獎勵。
Q5:聽説打流感疫苗會引起流感,這是真的嗎?
流感疫苗屬於非活性疫苗,接種的是病毒蛋白質的片段,並不會因此得到流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説法,其實是因為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讓人誤以為是流感症狀,典型的流感症狀是會維持很多天的高燒不退、頭痛、肌肉痠痛等,但疫苗的副作用只存在1〜2天就會消失。
Q6:本身有哪些狀況的孩子不適合打疫苗?(如:對蛋過敏等)
對於疫苗成分過敏,或是本身免疫力有問題,就不適合。非活性疫苗中會添加佐劑等物質,目的是為了增強免疫反應,但少數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因此,如果之前打完疫苗,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如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意識障礙及行為改變等),則不適合打該疫苗。若本身免疫功能就有缺陷,則不適合接種活性減毒疫苗。
對蛋過敏不能打疫苗,主要是指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經由雞胚胎所培養,含有雞蛋蛋白,因此過去認為對蛋過敏者不能打該種疫苗。但近幾年隨着技術的進步,疫苗所含雞蛋蛋白越來越少 (僅<5微毫克卵白蛋白/支),引起過敏性休克的機率極微。
Q7:在進行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時,爸媽需要注意哪些事?
擔心寶寶服用疫苗後會溢吐奶,建議餵食疫苗前後半小時不要喝奶。輪狀病毒疫苗一劑1.5〜2c.c.,含有的病毒量約100萬,口腔黏膜具有吸收的功能,極少量就能誘發免疫反應。因此若寶寶口服後吐出來,不須補喂。少部分寶寶在服用後會出現輕微的腹瀉症狀,爸媽只要多加觀察,無須過於緊張。
Q8:早產兒如何計算?
早產兒指的是37周前出生的寶寶。打疫苗的時程,是根據實際年齡。若需要評估頭圍、體重、身高,或是發展里程碑時,則會使用矯正年齡。所謂矯正年齡,就是指由預產期當天開始算的年齡。不論寶寶何時出生,以現在日期減去預產日期,即可計算出寶寶的矯正年齡。
雖然早產兒是根據實際年齡打,但有部分疫苗必須達到足夠的體重才能接種,如第一劑乙肝疫苗,寶寶體重需達到2000克以上;卡介苗則需達到2500克以上,才可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