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錢科胡蔓藤屬植物胡蔓藤,以根、葉及全草入藥。根全年可採,洗淨曬乾。葉、全草夏秋採集,曬乾。
生於海拔500-2000m的向陽山坡、路邊草叢或灌叢中。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別名野葛、秦鈎吻、毒根、冶葛、胡蔓草、黃野葛、除辛、吻莽、斷腸草、黃藤、爛腸草、朝陽草、大茶(柴)藥、虎狼草、梭葛草、黃花苦晚藤、黃猛菜、大茶藤、大炮葉、苦晚公、荷班藥、發冷藤、大茶葉、藤黃、大雞苦蔓、羊帶歸、梭柙、狗角花、山砒霜、梭葛、大王茶
【原形態】
常綠藤本,長約12m。枝光滑,幼枝具細縱稜。
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狀長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2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
聚傘花序多頂生,三叉分枝,苞片2,短三角形;萼片5,分離,長約3mm;花小,黃色,花冠漏斗形,先端5裂,內有淡紅色斑點,裂片卵形,先端尖,較花筒短;雄蕊5;子房上位,2室,花柱絲狀,柱頭4裂。
蒴果卵狀橢圓形,長10-14mm,直徑6-8mm,下垂,基部有宿萼,果皮薄革質。
種子長圓形,多數,具刺狀突起,邊緣有翅。花期5-11月,果期7月至翌年2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辛,温。有大毒。
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殺蟲止癢。外用治皮膚濕疹,體癬,腳癬,跌打損傷,骨折,痔瘡,疔瘡,麻風。還可殺蛆蟲、孑孓。
《中藥大辭典》
辛微苦,有大毒。
祛風,攻毒,消腫,止痛。治疥癩,濕疹,瘰癧,癰腫,疔瘡,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神經痛。
《中華本草》
辛;苦;性温;大毒
祛風攻毒;散結消腫;止痛。主疥癩;濕疹;瘰癧;癰腫;疔瘡;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神經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或煙燻。
【注意】本品有劇毒,只作外用,切忌內服。
【毒性】中毒後引起暈眩,咽、腹劇痛,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下顎脱落,肌肉無力,心臟及呼吸衰竭而死亡。搶救方法:立即採取綜合治療,早期要洗胃,保温,人工呼吸,使用興奮藥。
民間搶救方法·鴨毛蘸花生油拭咽喉催吐,吐後再灌服花生油1小杯;
·新鮮鴨血或鵝血1大碗灌服;
·鴨蛋3個,取蛋清調花生油灌服;
·鮮馬尾松樹梢8條(去葉),韭菜(全草)1把,鋪地蜈蚣(馬鹿角)0.5~1兩。共搗爛,沖水半碗,取濾液服;
·蕹菜根、莖(去葉)1斤,搗爛絞汁內服;
鮮積雪草搗爛拌茶油灌服;
·金銀花連葉搗爛榨汁拌紅糖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