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積食”真相曝光:寶寶3歲前,這6種輔食再饞也別吃,傷脾胃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健康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俗話説:養娃無小事。

寶寶的健康發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媽媽們最牽掛的內容,可以説從寶寶的出生的那天起,就註定了寶媽們操不完的心。可儘管已經百般防範,還是會有不少麻煩找上門來。積食就是最常出現在寶媽面前的一件煩心事。

説起積食,相信絕大多數過來人寶媽絕對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經常出現在3歲內寶寶身上的現象,常常讓寶媽是既着急又無奈:

着急的是,眼睜睜地看着孩子遭罪。

無奈的是,總是沒有辦法來“根除”。

或許,表姐的幾次“醫院之旅”能給同為父母的你一些參考。

1歲半寶寶因積食“三下醫院”,罪魁禍首就是吃錯了的輔食

俗話説:“久病成良醫”,表姐雖説沒成為良醫,但自從寶寶出生之後,就沒少和醫院醫生打交道。她的養娃之可以説是磕磕絆絆,“完美”踩到了所有的坑。

就拿年前的那次“三下醫院”來説,表姐就又長了一次見識。

作為一名90後寶媽,表姐一開始的養娃經驗完全為0,只能是邊做邊學。剛開始還能勉強應付,可等到寶寶6月齡的時候,就顯得捉襟見肘了。特別是輔食添加,更是讓表姐白白交了兩次學費:

只喝米粉?孩子上火還消化不良,只能向醫生求助。

換成米湯?孩子又營養不足,整個人都是又瘦又小。

第二次從醫院回家之後,表姐聽了周圍過來人寶媽的勸,決定給孩子“補營養”:連着熬了好幾天的排骨湯和魚湯給孩子喝,想着起碼要將孩子失去的營養補回來。可這3.0版輔食還沒吃幾天,孩子的身體又開始了“抗議”:

排骨湯和魚湯中的油脂加重了寶寶的腸胃負擔,寶寶乾脆出現了積食現象。

表姐沒有辦法,只能是前往醫院向醫生求助。醫生在得知表姐的輔食安排後,既生氣又無奈地批評表姐説:

孩子的輔食添加不是做實驗,亂給孩子吃輔食是要出問題的,孩子積食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腸胃虛弱,二是輔食不合適。要想“根除”,還是要從吃上入手解決。

6種常見輔食登上“黑名單”,兒科醫生:娃3歲前再饞也別吃,傷脾胃

1)米湯:米湯在老一輩人的眼中,無疑是最“養人”的一種。再加上它所具有的不上火的特徵,一度成為寶媽們心目中的最佳輔食,但寶媽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看似養人的米湯,實際上的營養價值幾乎為0。

要知道米湯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和水,寶寶成長所需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嚴重不足,寶寶喝上一碗米湯,實際上和喝一碗水沒什麼區別,試想一下,長期吃這種輔食的孩子,又怎麼能抓住發育關鍵期,順利發育呢?

2)骨頭湯,魚湯:既然米湯“營養不足”,那是不是肉湯和骨湯更適合寶寶呢?答案是,不對。

研究證實,骨頭即使經過長時間的熬煮,蛋白質的析出僅為所含蛋白質的0.6%~5%,湯中更多的其實是脂肪。

這種脂肪在寶寶的腸胃中長時間堆積,會對寶寶嬌嫩的腸胃造成嚴重的負擔,甚至還會提高寶寶的積食風險。

3)大人飯:一些傳統的家長認為,為孩子專門製作輔食完全是“小題大做”,自家的孩子從1歲開始就吃大人飯了,不照樣拉扯成人了嗎?

這種想法其實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大人飯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在於,“大人飯”不能滿足寶寶的腸胃需要,高油高鹽的成分會在無形中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特別是腎臟的壓力會空前增加,影響到寶寶後期的身體發育。

4)雜糧:相比精製糧,雜糧中的營養元素更加多元,但寶媽需要注意的是,雜糧並不適合3歲內寶寶食用。寶寶嬌嫩的腸胃不能承擔雜糧帶來的負擔。

5)雞蛋:有些人可能會説,既然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吃個雞蛋總沒問題了吧。實際上,這句話也要分情況來看,準確地説,是看你吃什麼。

一般來説,寶寶在4~6個月時,就能嘗試吃雞蛋黃了,但對於雞蛋清,建議是最好不要早於1歲。

這是因為雞蛋清中的高蛋白分子能夠透過寶寶的腸胃壁,滲透到血液中,使寶寶有蛋白質過敏的危險。

6)魚肉:像金槍魚,旗魚等一系列含汞等元素過多的海鮮型魚類,是萬萬不能搬上寶寶的餐桌的。

寫在最後

輔食添加是一件難事,卻不是一件不可為之事,相信寶媽只要願意下功夫,就一定能養出健康的寶寶。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