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寶寶出牙,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經常有家長在後台留言:“孩子一歲孩子沒有出牙是缺鈣嗎?身邊同齡人都出牙了。”“發現乳牙壞了,應該麼事吧,反正遲早要換”“每次刷牙都要鬧,只長了兩顆牙,不每天刷應該也沒事吧?”...看來對於寶寶牙齒的問題,85%的家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區,那麼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案例,有關孩子牙齒的問題,家長們要仔細看了!
家長提問:我家寶寶一週歲了,還沒長牙?怎麼辦?求解?
醫生回覆:正常現象,一週歲了沒有出牙要考慮乳牙遲萌,對於健康的寶寶來説並不是異常的,也不需要任何干預,繼續等待出牙就行。
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出牙的早晚確實存在個體差異,出牙早的寶寶在3-4月齡時會出第一顆牙,大多數寶寶的在6-10月齡之間出第一顆牙的,直到3歲以內全部萌出。如果寶寶到了18月齡還沒有出牙跡象,或者三歲內沒有出齊所有的牙齒,這時需要家長帶寶寶到口腔科拍個牙片,以明確頜骨內是否有未萌出乳牙。同時家長無需擔心,牙片的輻射量非常微小,不會對寶寶的身體有任何的影響。
家長要知道乳牙的硬組織形成的時間是從孕期的四個月到第六個月,這期間乳牙的牙胚發育已經基本完成。寶寶出生後口腔內雖然看不到牙齒,但是乳牙胚已經在牙齦裏,那麼什麼時間出牙只是時間問題。目前研究發現出牙的早晚與遺傳、個體差異和牙齦是否受到的足夠的刺激有關係。在日常的餵養上要注意輔食的性狀,可以適當增加固體的食物,以起到刺激寶寶牙齦、加強咀嚼功能訓練、充分的鍛鍊寶寶口腔的肌肉功能,進而有效的刺激下頜骨的發育,有利於牙齒的萌出。
出牙前後的徵兆有哪些?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刷牙呢?
每個寶寶的出牙表現各不相同,部分寶寶出牙反應很強烈,比如,夜間反覆哭鬧、亂咬東西、牙齦腫脹、流口水、不吃奶,有的甚至會出現低燒,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只要體温不超過38 ℃,且精神好、食慾旺盛,就無需特殊處理,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寶寶的發燒都歸因於長牙。如果寶寶發燒高於38.5℃以上,並伴有煩躁、哭鬧、拒奶等現象,則應及時就診。
口腔清潔應該從出生開始做。每天早起,睡前刷牙,使用牙線輔助清潔。不管寶寶有沒有長牙,保持口腔衞生應該從寶寶出生就開始做,在寶寶出牙前,每次餵奶後用乾淨的紗布或指套牙刷蘸水,輕輕擦拭寶寶口腔,清除殘餘奶水。雖然還沒看到小乳牙的蹤影,可它早在寶寶出生時,就已經在牙牀裏部分完成發育了。等到寶寶萌出第一顆乳牙,媽媽們就要早晚用兒童牙刷和兒童含氟牙膏來清潔牙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