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雖然有大毒,卻是醫者喜歡用的祛風濕良藥,主治大病症
同一種植物的不同部位,可以是功效各異的中藥,這大概也是中醫藥的神奇之處吧。今天我們來認識一種有大毒的,卻仍然深受醫家喜愛的藥材,它就是川烏。
中藥川烏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乾燥母根。它的乾燥子根,就是我們通常説的另一種中藥——附子,附子是一味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的救命藥,同樣也有毒。
它們在每年的夏季採挖,除去子根、鬚根以及泥沙,曬乾即得川烏。子根曬乾即得附子。之後還需要進行炮製才能做內服之藥。川烏味辛、苦,性熱,有大毒。入心經、肝經、腎經以及脾經。具有祛風濕、温經止痛功效。
中醫臨牀上常應用於以下3個方面。
1.風寒濕痹
川烏辛、熱能升散,苦能燥濕。藥籍記載其“疏利迅速,開通關腠,驅逐寒濕之力甚捷”,善於祛風除濕、温經散寒,且具有明顯的止痛作用,是歷代醫家讚譽的治療風寒濕痹之良藥,尤其善於治療寒邪偏盛的風濕痹痛。
治濕寒侵襲、關節疼痛、關節不能屈伸,或者寒滯筋脈所致肢體筋脈拘攣疼痛、關節伸屈不利,可隨證配伍乳香、沒藥、麻黃、甘草等。
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
川烏辛散温通,散寒止痛之力顯著,常常用於陰寒內盛所致心腹冷痛、寒疝疼痛。治心痛徹背或背痛徹心,常常配伍赤石脂,乾薑等驅寒温裏藥。治寒疝疼痛、手足厥冷,多與蜂蜜同煎。
3.跌打損傷、麻醉止痛
川烏的止痛之功可以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腫之疼痛。也常用川烏的生品,配伍其他藥做麻醉藥,比如和生南星、蟾酥配伍,做外敷麻藥使用。和生草烏、薑黃等配伍,做內服麻藥。但是,內服風險也是極大的,稍沒控制好劑量,就可能危及生命。
入藥的內服川烏,一定要經過嚴格的炮製,並且一定要先煎、久煎,用量要嚴格,否則會中毒。中毒嚴重者會因為呼吸衰竭或心律失常而死亡。孕婦忌用。同時川烏不能和貝母、半夏、白芨、白蘞、天花粉以及瓜蔞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