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解讀|借HMO走向規模化落地,平安健康用什麼撬動行業價值

永恆的需求造就永續的行業,這句話放在醫療健康領域十分合適。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僅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就在2020年達到1961億元,同比大增47%。

尤其在疫情之後,消費者的需求和行業發展持續迭變,HMO、互聯網慢病管理等成為高頻討論熱詞。

3月15日,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公司平安健康(股票簡稱:“平安好醫生”,1833.HK)發佈了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最值得關注的要點,無疑是戰略深化的平安健康,如何讓HMO模式進階佈局。這個過程,會帶來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財報解讀|借HMO走向規模化落地,平安健康用什麼撬動行業價值

HMO時代,頭部玩家迎來新機遇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健康維護組織,簡稱HMO模式。顧名思義,商業保險公司是醫療服務的主要支付方,用户購買健康保險,生病就醫費用由商保公司提供報銷,形成醫院-患者-保險公司的新三角閉環。HMO在打通醫療服務、保險公司、終端客户的基礎上,打造一個既能控費、又能保證良性商業運轉的閉環。

1973年,美國國會通過“健康維護組織法”,帶來該國醫療健康史上的一個歷史性變革:商業保險公司可以與獨立醫生達成協議,為投保者提供醫療健康服務,而此前只有醫院等非盈利醫療機構可以提供健康管理服務(費用報銷型)。該法案頒佈的第二年,目前市值逾4600億美元的聯合健康集團(UNH)成立,並開始藉助HMO閉環實現飛速成長。

財報解讀|借HMO走向規模化落地,平安健康用什麼撬動行業價值

HMO在國內成為熱詞,原因之一是其預防出發的思路,有助於緩解醫保資金的支出壓力。而早發現、早治療、有保險對患者而言,也是減輕痛苦和財務負擔最經濟有效的手段。有了科技和模式支持,醫生可以高效專注於醫療服務,打造名醫工作室、合理利用時間的同時提高收入,告別以藥養醫的形式。對於執行這條路線的公司而言,達成預防到預後的全生命週期服務在商業角度上也值得期待。

因此,HMO近乎打破了醫療健康服務的“不可能三角”:總支出少、服務體驗好、效率高。

但之所以稱為“近乎”,是因為想成為中國版聯合健康的公司很多,但能結合國情真正落地的卻很少。HMO的中國先行者中,只有中國平安和聯合健康的基因最為一致,在保險、健康服務上的佈局足夠完備和先進,而平安健康正是這個生態的核心:

· HMO需要有全鏈連接能力。平安健康在平安集團醫療健康生態圈中扮演的正是核心的角色,承接保險管理,輸出健康服務,協同效應顯著。

· HMO需要有效的醫療資源支撐。平安健康合作醫院數超3600家,其中超50%為三甲醫院;平台上已積累內外部醫生團隊及健康師、營養師和心理諮詢師超4.8萬名,簽約外部名醫超1100名。

· HMO需要足夠多的用户驅動商業飛輪運轉。平安健康累計註冊用户數達4.2億,2021年全年累計付費用户數快速增長至超3800萬,付費用户轉化率達24.8%。

2020年,聯合健康醫療服務業務與健康保險業務營收比接近4:6。2021年,平安健康醫療服務貢獻收入22.88億元,佔總收入31.2%。中國HMO模式的深化,顯然已經和平安健康的戰略深化同頻共振。

平安健康董事會主席兼CEO方蔚豪説:“我相信未來堅定按着這個方向去走,持續經營下去會形成‘飛輪效應’,產生正向循環。”飛輪的動力來自商業閉環,來自對戰略深化的堅定執行。如果説HMO模式是行業的世界觀,那麼平安健康的方法論,則是其商業畫卷的畫龍點睛之筆。

閉環增長,平安健康的商業模式方法論

平安健康構建的商業模式閉環,去年的戰略深化已有表述。但“HMO+家庭醫生會員制+O2O”的運轉,還有着更深刻的底層邏輯。

財報解讀|借HMO走向規模化落地,平安健康用什麼撬動行業價值

以平安健康賦能平安保險的壽險“臻享RUN”系列服務為例,在着眼健康、慢病、重疾等五大細分服務場景基礎上,劃分出多個不同版本級別的服務,進而將醫療健康權益內化進保單,重疾險保單用户無需額外付費即可享有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HMO模式的理念得以從中窺見:保險公司指定醫院,選擇更加質優價廉的服務提供者,以節約成本獲得利潤。醫院為了獲得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會自覺選擇高效、可靠的治療方案,用效果換動力,以此獲得更多訂單收入,醫生也更加重視醫療方案質量。綜合之下,患者既控制了成本,又享受了好服務。而落實到每個環節,平安健康的步伐清晰且穩健。

一方面,聚焦B2C用户,更好地服務支付方、賦能供應方,從產品設計層面出發就着眼深度鏈接和精細化運營。

平安健康與平安養老險合作推出“易企健康”產品,可以根據各企業的行業屬性、員工情況等,提供線上購藥直賠、問診權益、就醫協助等定製產品和健康活動,幫助企業優化員工的就醫效率。類似的B端服務還可以與行業相關方深度合作,比如將醫療健康服務嵌入華為手錶的華為尊享項目,開闢ToB插件業務模式新路徑。

這解決了此前市場上的典型問題:員工健康管理產品簡單、分散,難以構成體系,更不用説進一步強化健康服務。而平安健康則打造出員工體檢、員工健康管理和企業福利兑換平台三大類產品。目前,平安健康在加速覆蓋2.25億平安金融客户的基礎上,繼續向3.1億企業員工市場進軍。不僅前景相比C端的零散市場更廣闊,獲客效率也更高。而平安健康的全生命週期服務能力,更能解決客户逐步從醫療擴展向健康管理的綜合需求。

另一方面,平安健康在醫療資源積澱的基礎上,構建家庭醫生會員制,深化醫療健康服務。

HMO模式中有幾大層面的壁壘,比如技術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等,但是用户感知最明顯和最重要的,是醫療健康的資源是否到位,其中就包括專業性、服務覆蓋能力等等。

財報解讀|借HMO走向規模化落地,平安健康用什麼撬動行業價值

平安健康以“1個家庭醫生+5大專業服務+1個會員健康檔案”為核心服務內容,按需為用户匹配健康管理、亞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養老管理五大場景的資源。在橫向上拓展四萬餘名專業醫療健康服務提供者,在縱向上深入垂直領域挖掘專科服務縱深。利用AI等技術手段輔助診療,並幫助醫生提高工作效率,供需雙方均有更好體驗。

在付費問診全面實行後,平安健康付費率和專案成交率大幅提高,會員數、專科服務包覆蓋人數均大幅增長,整體五星好評率上升至97.2%。這説明省心、省時、省錢的主張,得到了客户的認可。

最後,在醫療健康資源和對外服務基礎上,利用O2O實現雙邊資源全鏈接,完善服務網絡,提高服務密度。

《醫藥新零售趨勢與展望—麥肯錫報告》中提到,以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為例,只有線下行為的用户全年人均問診次數僅有13次,但同時使用線上、線下兩種渠道的用户全年人均問診次數有16次,後者的復購比例是前者的兩倍。患者在線上和線下接受服務時,可以收穫諸如專業用藥、日常保健等不同的知識,粘性與信任度呈現差異化組合。

平安健康與平安健康險合作上線的e生門診附加包,全覆蓋未病、小病到大病,門診、急診到住院都有安排打造就醫保障閉環。這時,平安健康的20.2萬家合作藥店、225箇中心倉、9.6萬家合作健康機構、超1700家合作體檢機構得以在一體化醫療健康服務平台中大放異彩。從B端到C端、從支付方到患者,全場景的流量與服務最終整合進HMO主導的醫療健康生態。

綜合來看,平安健康“HMO+家庭醫生會員制+O2O”的商業模式一方面延長了價值鏈和用户生命週期,另一方面構築起更深更寬的護城河。

面向未來,戰略深化落地的想象空間

2016年,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調整優化健康服務體系。2019年,中國銀保監會正式頒佈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鼓勵保險公司開展健康管理服務。2021年,發改委會同多部門共同制定《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提出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這些是頂層設計,為中國HMO模式的落地指明瞭方向。

而去年10月的平安健康投資者開放日上,平安健康透露的中期目標是將醫療服務營收佔比提升至50%+。艾媒諮詢的一項研究顯示,相較傳統醫療,用户們認為互聯網醫療最需要補足方面就是醫師力量和專業能力。平安健康正在進行的底層建設,無疑將帶來商業與用户信心兩方面的進步。

頂層設計+底層建設,對比聯合健康,平安健康的成長路徑更清晰了。

業績上,隨着戰略深化,平安健康的驅動力換擋提速。聯合健康擁有超過6500家合作醫院和服務機構,覆蓋超140萬醫生,平安健康在這方面每進步一次,就加深一寸自己的競爭壁壘,用户情況、醫療服務的收入也會水漲船高。

價值上,平安健康的估值體系必然重塑,脱離傳統的健康服務或者保險相關估值體系,邁進新的想象空間。聯合健康當前的4684億美元市值、27倍PE遠非傳統保險公司可比——美國最大壽險公司大都會人壽目前市值約539億美元,PE估值8倍。而提速中的平安健康,將會在編織醫療健康服務網的過程中,完成自己的蜕變。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一切進步都是成功的先兆。互聯網醫療的長坡厚雪,平安健康已深諳如何滾起雪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31 字。

轉載請註明: 財報解讀|借HMO走向規模化落地,平安健康用什麼撬動行業價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