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醫強調:祛濕“冠軍”已找到,不是山藥,若你愛吃,濕氣不逗留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健康

提到“濕氣”,很多人會第一想到“中醫”,還有人認為,沒有“濕氣”的説法。實際上,“濕氣”屬於中醫範疇,所以,從西醫的理論來講,沒有濕氣的説法。 

濕氣,是一種津液過多的表現,而“濕氣”在體內是正常存在的,對身體有害的,被稱為“濕邪”。中醫認為,“濕邪在,百病在,濕邪除,百病無”,所以,濕邪過多,對身體健康是有影響的。 

濕氣重的人常有以下七種表現! 

1、肚子變大 

很多人總是突然發現,自己的肚子變大的特別快。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體內的濕氣加重了。 

濕氣太重的人,會導致小腹水腫變大,造成了肥胖的假象。所以,發現自己的肚子變大,而且又不是脂肪的原因,那麼就要注意是濕氣的影響了。 

2、下肢變大 

有些人發胖是從腿部開始的,但是假如你的下肢莫名就變粗了變大了!這其實可能不是長胖了,而是虛胖水腫,大都是體內濕氣重而引起的! 

由於體內水分太多,身體的推陳出新會反常,水分無法及時的排出。從而會引發下肢虛胖,浮腫等。 

3、揮汗如雨 

有的人非常容易出汗,即使在冬天也是如此,稍微一動,就揮汗如雨,出汗以後皮膚黏糊糊的非常不舒服,這其實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有的人會説我平時很少喝水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汗水,出汗多少與喝水多少沒有必然的關係。 

因為身體調節水分代謝的功能失調,因此體內的水分都變成了濕氣,出汗是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的一個途徑,因此濕氣重的人容易出汗。 

4、腳氣頻發 

濕性重濁,容易下去,就是説體內濕氣太多的時候,濕氣容易積聚在身體下部。 

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都通過穴位與足部相通,濕氣重的人,體內的濕氣常沿經絡下注至足趾部位刺激皮膚引起腳氣病,瘙癢嚴重的時候只有撓破皮膚才能好受一些。 

5、便溏如水 

濕氣重的人大便形態多不正常,有的稀如清水、還夾帶沒有消化好的食物,有的稀軟如泥、氣味腥臭、排便不爽。這都是因為胃腸濕氣太多導致消化功能失調引起的問題。 

6、排尿頻繁 

小便和汗液是排出體內多餘水分的主要途徑。如果濕氣太重,就會頻繁排尿,情況嚴重的人幾乎十幾分鍾就要排尿一次,排尿時還經常出現尿不淨和尿急的症狀。 

7、頭昏腦脹 

濕氣重的人經常會感覺自己的頭很沉,經常處於一種昏昏欲睡的狀態,身體有時也感覺非常沉重,一點都不願意多活動。 

中醫認為“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想祛濕,做好5點 

1、不宜猛吹空調 

2、不宜濕發入睡 

3、不宜喝冰鎮啤酒 

4、堅持每天運動30分鐘; 

5、堅持睡前泡腳 

牢記一個祛濕小法則 

俗話説:不健脾的祛濕都是在耍流氓!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虛運化不利,水濕就會停滯體內,所以要想祛濕,一定要在祛濕的基礎上健脾,才能從根本上去除濕氣。 

1、赤小豆、薏苡仁:  脾虛天敵,祛濕雙雄; 

2、芡實:  水中人蔘,健脾祛濕,脾胃守護者; 

3、茯苓:  一克茯苓金不換,消水腫的利器,改善濕胖。 

準備:赤小豆、薏仁、芡實、茯苓、梔子、橘皮、紅豆、大麥、蕎麥,黃金配比,製成茶包,每天泡一袋,調節內濕,健脾運濕。祛濕、健脾,雙管齊下,趕跑濕邪。 

濕氣一走,五臟受益!小水泡也會慢慢改善,整個人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