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會有拖延症?父母學會這三招徹底根治
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今天不想做,拖到明天,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有做事拖拉的情況,如果你一次兩次這樣無可厚非,但是長此以往就是我們説的“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種心理疾病,主要是自我調節失敗,控制力低下,有時候明明知道有些事不能拖,但是還是控制不了自己,依然把事情拖到明天。人們會對拖延症感到自責,但只是不想做,一開始否認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到,越來越懷疑自己,甚至更嚴重的會有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
作為家長一定要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從日常的點滴小事做起,循循善誘,讓孩子看到你做事的態度,極力約束自己,孩子看到你的變化,他也會從無形之中改變。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更要關注孩子心理上的健康。
在發現孩子有拖延症的時候一定要向孩子講明拖延症的危害和後果,不要打罵孩子,家長可以想一些小遊戲來鍛鍊孩子,實行獎懲機制,來鼓勵孩子,,今天的事情做今天,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的大腦對即時獎勵非常敏感,因此會將拖延行為與輕鬆愉悦聯繫起來,如果孩子今天克服了一個拖延行為,我們要給予獎勵。
每天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清單,來更好的總結完成任務,這個清單要不斷優化,直至找到適合自己的設計方案,不要去想太多的事情,只專注於眼前的的事情,你會自然而然的推進任務的發展。
我們有時候拖延一部分來自於外界的誘惑,比如:小孩子喜歡玩耍,不愛寫作業等都是孩子的本性在調控情緒。我們可以通過強制的手段來隔離外界的誘惑,從而去除造成拖延行為的客觀條件。
我們有時候拖延一部分來自於外界的誘惑,比如:小孩子喜歡玩耍,不愛寫作業等都是孩子的本性在調控情緒。我們可以通過強制的手段來隔離外界的誘惑,從而去除造成拖延行為的客觀條件。
孩子是一個自由的靈魂,他們沒有自控力,很難約束他們,家長要通過正確的方式方法,既要讓他們自願接受,又要讓他們認識到拖延症的危害,對待孩子要有耐心,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漸進,家長要拿出十足的耐心,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不要放棄,不要焦慮,給孩子一點適應的空間,也給自己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