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之勁在手法、步法上的轉換

勁,是指拳架中的內勁。斷,是指瞬間停歇。勁不能斷,也就是指內勁不能斷。由於內勁受意念的支配,在丹田的運轉下,用各種招式體現勁別的運動。做到一動全動,一氣呵成,內勁不斷地綿綿運行,看似輕鬆,實則增強了鍛鍊的運動量。

內勁不能斷,要求身軀幹部放鬆,丹田開合有序。同時要含勁,這樣腰部負荷會加大,要有慢、細、勻、長的運化勁。

太極之勁在手法、步法上的轉換

內勁不能斷的掌握方法,主要體現在手法上和步法上。套路動作中手法上有許多伸曲、纏繞、起落、折返,在步法上有進退、跳踢、伸曲、纏繞、折返等。勁不能斷,主要反映在手腳上,尤其突出地表現在手上,應從手法和腳法上練習。

內勁不斷,神氣玄關。神氣是一種精神狀態,表現在精神飽滿,意念集中,全身協調,雙目有神,它是人體內的一種動態而顯於外。

用心意練拳,神氣在,即使在套路動作中出現短暫的斷勁現象,其神氣也將迅速接通勁路,克服斷勁。此時,其實內勁未斷,而是相對弱一些而已,恢復極快。如果神氣分散,動作滯礙,必定斷勁,要恢復又要去運行內氣,重新再來,效果就差。

一、手法上轉換

在套路動作中,有許多伸縮、往復、旋轉的動作。當手和臂往外伸到落點時,內勁是沿着手三陰經的部位向手掌運行氣血的。而在落點時,也是勁路方向的轉折部位和內氣輸送的頂端手指部位,同時是一個轉折點,要處理好勁和氣的轉折有兩種方式:

第一,當勁和氣由臂往手的方向運行時,勁和氣到達指後要返回,此時,用丹田內氣調折,由呼慢慢地改為吸,勁和氣就自然會折返。

第二,當勁和氣已到達手指時,在做下一個動作前,丹田內旋,手利用“S”運行曲線,改變勁和氣的方向。意欲向右必先寓左。古人説:“百會中極,一氣貫通,勁貫四梢。”

手法上的勁是要貫的,只有將勁貫到了手指上,才可言勁和氣的折反,否則,無勁無氣。以上兩種情況,一是伸,二是縮,你的氣血經脈在哪個指頭,勁和氣就必須首先貫足那個指頭,其餘手指的勁和氣也會隨着貫足,但手指頭之間是有虛實的。

手掌形是瓦楞狀,五指鬆開,大小拇指相對,勞宮穴要虛:當內氣運行手掌時,手掌要開,氣要先到各手指肚,然後再按經脈要求先後到達各手指,而中指必到;當內氣運行返回時,手掌要合,手指自然松,勁和氣就由丹田吸氣返回了。

這種過程,也稱內氣在手上的折返和勁路的折返。

太極之勁在手法、步法上的轉換

二、步法上轉換

古人説:“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在勁和氣的運行原理上同於手,只是其折返現象由於腳落地而難以表現,但勁和氣在腳底、腳趾上的運行方法相同。要求腳要踏實地,五趾抓地,湧泉穴要虛,氣血運行也應按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的路線,內氣到某個腳趾或全部,都應以勁脈的運行來實施。

在步法上有前進後退、橫開步、上步、拗步、順步等等,雙腿隨身體重心的變換,勁也隨同。當一隻腳離地時,另一隻腳就承擔了全身的荷載,當雙腳荷載移動時,就會出現雙腿的勁路轉換,按纏絲勁的運動方式,通過腰胯互相轉換是能達到的。

套路動作中有許多不斷進退的,也需不斷地轉換,不管進退還是橫開,都不能出現直進直退的硬腳,而要旋轉、扣腳、迴旋,要走圓,要轉換,動作上鬆柔,內顯剛強,這樣勁和氣就順和了。

【來源:養了個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9 字。

轉載請註明: 太極之勁在手法、步法上的轉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