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後母乳就沒營養了?來大姨媽不能哺乳?説這些話的人太壞了
常言道,母乳是媽媽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但還是有很多新手媽媽,由於沒有餵養經驗,對母乳餵養的認識也不夠,只能聽過來人的“經驗”:
寶寶6個月後,母乳就沒有營養啦!
媽媽來了大姨媽,母乳就沒有營養了!
孩子沒吃飽,母乳沒營養了!
母乳顏色比較清,沒營養……
於是就草率的給孩子斷了奶。
為了堅定媽媽們哺乳的信心,接下來我們將逐一攻破那些不靠譜的母乳言論。
寶寶6個月後,母乳就沒有營養了?任何一個餵養階段,母乳都是有營養的。
母乳中不僅含有供嬰兒正常生長所需要的乳糖、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還含有牛磺酸、益生菌、生長因子、免疫活性酶和抗體等大量的活性物質,既能促進寶寶視網膜和神經元的發育,同時還能增強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風險。
因此,母乳的營養價值是其他任何食物都無法替代的。
只不過,伴隨着孩子的成長,不同年齡段對營養的需求不同,對食物的要求也會有區別。
前6個月,純母乳餵養就能全部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
6個月後,寶寶需要的營養和能量更多,只吃母乳已經不能全部滿足,這時就該添加輔食了。但在1歲以內,母乳仍然是主食,至少可以滿足孩子50%以上的營養需要;
1~2歲期間,寶寶已經能逐步適應家庭飲食,對母乳的營養需求會進一步減少,但母乳仍然能滿足三分之一的能量需要,提供必須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而且母乳中特有的抗體和酶,是其他食物無法提供的。
所以,即使寶寶到了兩歲,母乳依然能夠提供營養,只要媽媽願意,就可以繼續哺乳。
來了大姨媽,母乳就沒有營養了?事實上,母乳的營養和大姨媽之間沒有關係。
乳汁產生的過程是這樣的:當寶寶吸吮乳頭時,會刺激乳頭處的神經組織,進而刺激腦垂體分泌泌乳素,在泌乳素的作用下,乳腺就開始分泌乳汁。
所以説母乳是由神經和激素的反射與調節分泌的,與月經無關。
不過,月經期間,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增加,可能會影響泌乳素的分泌,體質敏感的媽媽泌乳量可能會有所減少,但這並不會影響乳汁的營養成分,經期過後,泌乳量也會恢復如往常一樣。
所以,月經期媽媽可以安心哺乳。
母乳比較清,沒營養?母乳是否有營養,不是通過稠稀程度來判斷的,而是要看餵養的結果,如果孩子發育的很好,就説明母乳營養充足。
而且,乳汁是清還是稠,主要取決於脂肪的含量:脂肪越多,乳汁就越粘稠。除了脂肪,乳汁中還含有很多蛋白質、免疫活性物質等其他的營養成分,只參照粘稠程度來判斷母乳是否有營養非常不科學。
其實,乳汁的成分會根據寶寶的成長動態變化的。比如,媽媽產後剛分泌的初乳,顏色偏黃,質地濃稠,慢慢地就會變成奶白色的、有點清的過渡乳和成熟乳。
所以説,奶水都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訂製”的,不同媽媽的奶水濃度不一樣很正常。
即使媽媽在同一次餵奶中,前奶和後奶也有差別。
剛開始的前奶碳水化合物(水和乳糖等)含量較多,顏色就偏清;後奶的脂肪含量較高,顏色會偏濃一些。
因此,哺乳時一定要先把一側的乳汁吃完再換另一個,這樣才能保證寶寶的營養供應。只要寶寶每天的喝奶量達標,營養充足,根本不用關注奶水“清”的問題。
孩子沒吃飽,母乳沒營養?很多母乳媽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寶寶頻繁吃奶,是母乳沒營養,還是沒吃飽啊?
其實,小寶寶吃奶頻繁是正常現象。因為寶寶的胃容量小,單次的吃奶量比較少,而且母乳容易消化,所以很容易餓,通常兩三個小時就要喂一次奶。
隨着寶寶長大,吃奶狀態也會有變化。有的寶寶白天吃的多,夜晚不怎麼吃奶;有的寶寶白天吃的少,但是夜奶很頻繁;還有一些寶寶在緊張或犯困時要吃奶。
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有着自己的生長節奏,吃奶行為有差異很正常,不能説明是沒吃飽,還是母乳不夠。
不過,母乳寶寶的吃奶量確實不好預估,我們可以通過以下3個指標來判斷孩子是否吃飽了:
- 看大小便排泄量
通常,寶寶一天能尿濕4~8個尿不濕,有2~4次鬆軟的大便,就説明攝奶量是充足的。
- 觀察吃奶時的表現
吃奶的過程中,出現了有節奏的吞嚥聲,吃奶時間約10~15分鐘,停止吸吮後,寶寶主動鬆開乳頭,且情緒平穩,身體放鬆,則説明寶寶吃飽了。
- 監測體重增長情況
可以給寶寶繪製生長曲線圖,通過監測生長髮育情況,就能判斷寶寶某一段時間的吃奶量。如果生長曲線呈現持續上升狀態,就説明母乳量足夠!